文明冲突、国家重建与中国历史大转型中的两次经济转型
本文选题:经济转型 + 自由经济 ; 参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中国历史上存在两次大的转型,一次是从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一次是从帝制向民主共和制转型。后者中有两个经济转型:一是从相对自由的经验主义的传统经济走向理性主义计划经济(1840-1956年),二是从理性主义计划经济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56年至今),大致遵循着帝国-官僚制下的自由经济——自由经济——党国一体的威权制下的自由经济——全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计划经济——非理性和无计划的命令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径。这两次转型在转型动因、方向、目标、方式、绩效方面存在着差异,但都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轨迹。战争、暴动、经济危机、统治危机等极端状态会造成人类生存状况的剧烈变动,从而迫使人们改变关于现存制度的思想模型,建立新的思想模型,而新的思想模型导致人们重新建构其制度环境。
[Abstract]:There are two major transformations in Chinese history, one is from feudal system to county system, the other is from monarchy to democratic republic system. There are two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in the latter: one is from a relatively liberal empiricist traditional economy to a rationalistic planned economy from 1840-1956, and the other is from a rationalistic planned economy to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1956 to date), which has generally followed The Free economy under the Empire and bureaucracy the Free economy under the authoritarianism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the planned economy of omnipotism and rationalism the irrational and unplanned command economy and the social master The path of market economy.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motivation, direction, goal, mod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wo transformations, but they all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mod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track of economic operation. Extreme states such as war, riots, economic crises, crises of domination can cause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mankind, forcing people to change their ideological models of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to create new models of ideas. The new thought model leads people to re-construct their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邹谠;中国廿世纪政治与西方政治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6年04期
2 Jeffrey Sachs;胡永泰;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3 刘克祥;;1927—1937年中资银行再统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1期
4 王绍光;;坚守方向、探索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六十年[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国光,董志凯;新中国50年所有制结构的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Z1期
2 袁宝华;赴苏联谈判的日日夜夜[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3 王凤林;;我国社队企业的产生和发展[J];农业经济丛刊;1983年04期
4 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王绍光;;学习机制与适应能力: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变迁的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国光;[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迎珍;郝永翔;;论中国经济定型的目标与条件[J];经济问题;2006年06期
2 方慧;试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孙小丽;;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J];中国市场;2006年19期
4 吴敬琏;;经济转型如何过难关[J];中国市场;2008年33期
5 程汪红;不求其全 但求其特[J];企业文明;1998年01期
6 吴敬琏;;经济转型如何过难关[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年07期
7 蔡瑞艳;;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素[J];特区经济;2011年01期
8 陈明杰;;步入买方市场后如何把生意做火[J];中国商人;1998年10期
9 ;我国进入“修法”时期[J];电力技术经济;2001年02期
10 杨灿明;郭慧芳;;论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J];财政研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汴建;杨相龙;;关于WTO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徐光远;;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王静;;中国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及社区养老服务[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郭俊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若干研究观点的述评[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堂升;;简谈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调查经济的关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齐戎;;实现能人效用最大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钱文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倡廉[A];灯塔颂——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七十五周年论文专辑[C];1996年
8 李世驹;李伟明;;公有商业企业的出路在何方——试论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之思考[A];全国市场经济与商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9 赵四学;;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聂方熙;;转型期编辑工作的问题与改革刍议[A];论责任编辑的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冰馨;浙江衢州重金引才助经济转型[N];中国企业报;2008年
2 记者 游峰 通讯员 秦少梅;以可接受代价实现经济转型[N];东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楚 罗艾桦;大型企业推动广州经济转型[N];人民日报;2009年
4 张斌;值得期待的经济转型[N];人民日报;2009年
5 包斯日古楞 刘宇宏;正蓝旗优化格局 助推经济转型[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6 记者 曹吉根;浙江嘉兴——培育特色产业 推进经济转型[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经济转型的领导干部队伍[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8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经济学家 厉以宁;加紧经济转型 摆脱投资怪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9 记者 崔璀 王建平;云和实施工业经济转型的“防攻战略”[N];丽水日报;2010年
10 ;襄樊高新区“四驾齐驱”力促经济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中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付夏婕;论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建伟;技术创新的经济转型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邢利民;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生增长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韩凝;美国的伊拉克战后国家重建战略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6 陈丹丹;中国经济转型绩效的成本—收益分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蹇彪;区域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曹伟;经济转型中的政企耦合[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余东华;转型期中国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尹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D];贵州大学;2010年
2 霍妍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3 梁波;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分析及对策[D];河海大学;2006年
4 黄留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李亚娟;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6 沈斐;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4年
7 王聪;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8 关洁;我国当代经济转型与义利观的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德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张雪刚;乡镇政府的职能与经济转型[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475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4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