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5 16:20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 发展不平衡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持续30余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整个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成绩喜人。但是我国的区域经济在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平衡现象也日益突出,东部地区无论从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都远优于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动态性因素又有静态性因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改革开放前极度注重平衡的经济政策不适合我国当时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区域性经济失衡同样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的区域经济失衡现状,剖析其内在原因和对策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首先界定区域、区域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由此明晰文章的研究范围。同时笔者介绍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区位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以夯实本文的理论基础。之后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重点在于对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包括历史、自然、区位、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和FDI等六个方面,其中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为了更具有说服力,笔者对上海市和广东省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笔者针对原因分析有建设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投资、政策扶持、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间合作以及国际陆港的建设等,希望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所帮助。
[Abstract]: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 more than 30 years has mad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hina appear remarkable change, the whole national economy is in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stage, the achievement is gratifying.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the unbalanced phenomenon of reg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eastern region is far superior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northeast reg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factors, both macro and micro factors. The extremely balanced economic policy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t that time.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balanc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so hinder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y and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of regional economic imbalance and analyze its internal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policies in China. This paper will first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region, reg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s to clarify the scope of the 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regional economy, including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ory,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paper. After tha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regional economy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regional economies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deep causes of this phenomenon, including history, nature, loc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policy and FDI. In order to be more persuasive, the autho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data of Shanghai and Guangdong Province.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China,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ducation investment, policy support, economic system reform.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dry ports are expected to help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y.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少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分析[J];预测;1994年03期

2 张可云;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趋势分析[J];理论研究;1998年02期

3 李立辉,孙红,张燕;知识经济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J];发展论坛;1999年09期

4 朱志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四个亮点[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07期

5 徐殿龙;;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必须突破行政区划[J];港口经济;2007年02期

6 宋敬波;;试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7 蒋清海;张净;;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区域管理与调控[J];广西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8 陈栋生;;迈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区域经济——评《中国区域经济新论》[J];社会科学动态;1998年04期

9 宋健坤;;中国区域经济“龙形战略”的政策分析[J];理论参考;2004年07期

10 魏后凯;外资与中国区域经济[J];中国外资;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娜;杨小娜;缪小玲;;新经济时期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析——兼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趋同的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唐路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面临的新挑战——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玉江;陈培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磊;;能源通道建设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新疆区域经济发展[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宣恭;林金锭;;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A];经济改革与理论思考(1978-1988)[C];1988年

7 刘国炳;;金融危机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向前;刘明杞;张怡曼;张海娇;林晓敏;;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纳森;詹爱霞;游博;;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区域发展差距[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吕勇;于磊;;多哈回合谈判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庄琪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林斐;中国区域经济尚未协调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评论员 刘晓午;中国区域经济格局重构迎来契机[N];中国经营报;2009年

3 徐京跃;中国区域经济呈现全新布局[N];中国工业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孙郁瑶邋陈淼 吴玮;中国区域经济进入平衡发展时期[N];中国工业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钟和;中国区域经济新版图问世[N];中华建筑报;2009年

6 刘晓午;第三种模式:中国区域经济的寻找[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徐京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新动力[N];国际商报;2003年

8 徐京跃;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增强新动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9 记者 任杰;陈文玲阐述中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N];营口日报;2009年

10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海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调整[N];国际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尹优平;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4 揭筱纹;论中小企业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5 王爱民;河北省退耕还林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8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王静敏;当代中国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雨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毛超;中国区域经济多极增长格局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4 陶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5 宋翠玲;对中国区际经济金融发展的一种分析框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璞;二氧化碳减排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7 凌越;我国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汤薇;公共产品供给差异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乔伟丽;湖北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王丽丽;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8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48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