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家排序和多指标线性加权的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能力案例实证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2015年
基于专家排序和多指标线性加权的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能力案例实证
张逸婷 彭荔红
【摘要】:工业园区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核心单元,是实现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明确低碳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已构建的不同角度的指标体系,基于相关原则和方法,建立适宜表征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排序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福建荔城经济开发区为研究案例,采用多指标线性加权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福建荔城经济开发区综合评价分值为0.7053,园区低碳发展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在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值的前提下,到2015年,综合评价分值将提高到0.8864,说明园区整体低碳发展能力较强。
【作者单位】:
【分类号】:F124.5
【正文快照】:
1前言伴随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能源和资源被消耗,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发展的内涵在于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进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鸿斌;王萍;金潇;刘杨艳;;基于低碳经济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刘丽荣;刘婵;李欣原;;低碳工业园区规划的碳排放计量分析系统构建[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王丽;;低碳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 李仲来;程书肖;;教育评价中确定因素权重的两种方法[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年06期
5 侯卫星;高建中;;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低碳经济实证评价——以太原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年06期
6 钟钢;曹丽君;贾玮;;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模式评估与规划分析[J];四川环境;2010年05期
7 谢藏娥;白宏涛;;我国低碳发展转型的内涵反思与启示[J];生态经济;2013年02期
8 刘艳锋;;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检验测量结果的可信度[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刘竹;耿涌;薛冰;董会娟;韩昊男;;基于“脱钩”模式的低碳城市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10 王赢政;周瑜瑛;邓杏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旭虹;基于碳足迹评估的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证[D];厦门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素凤;;低碳生态城市评价研究述评[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2 程海进;廖林清;屈翔;谢明;;方案评价过程中单个专家的评价信度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3 刘洪久;胡彦蓉;Robert Rieg;马卫民;;基于LMDI模型的CO_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4 胡元潮;阮羚;阮江军;谢齐家;杜志叶;黄涛;李志政;;基于改进逼近理想点法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评估[J];电网技术;2012年10期
5 陈静;陈宁;诸大建;唐利国;吴秀玲;;基于灰熵理论的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模型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6 王喜;秦耀辰;鲁丰先;张黛;姜向亚;;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省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7 吴丹;王亚华;;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8 路超君;秦耀辰;张金萍;;低碳城市发展阶段划分与特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8期
9 刘丽荣;李欣;李欣原;刘勇;;产业集群理念下低碳园区规划控制路径与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王丽;;低碳生态工业园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合肥高新区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依玲;谈建国;刘校辰;吴蔚;马京津;;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A];S3 聚焦气候变化,探索低碳未来[C];2012年
2 张弛;张良;;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王茜;彭荔红;;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汪臻;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连玉明;基于城市价值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刘金花;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韩馥冰;高校知识创新联盟及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王欢芳;我国产业集群低碳发展水平及升级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高平;竞技运动双核结构特征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2年
10 付丽娜;工业园的生态化转型及生态效率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挺博;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危险因素现场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武传钟;对抗性项群代表项目竞技能力特征的比较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3 杨高;素质拓展培训实效评估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媛;计算机辅助测量及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鑫;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董秀娟;护理学术期刊科研论文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7 李飞;甘肃省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朱力;区域低碳发展规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邓倩;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D];西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金生;孙世群;张乐;;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熊鸿斌;王萍;金潇;刘杨艳;;基于低碳经济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3 邓南圣,吴峰;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4期
4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5 马玲;;生态工业园区的绿色招商指标体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6 刘晓燕;阮平南;;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孙婷;;我国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9 牛桂敏;;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思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4期
10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3 郭素荣;生态工业园建设的物质和能量集成[D];同济大学;2006年
4 马俊杰;工业园生态化建设方法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秦荪涛;生态工业园系统的演化与调控[D];河海大学;2007年
6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艳;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系统的构建与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韩玉堂;生态工业园中的生态产业链系统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桂萍;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为例[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覃林;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嵇囡囡;循环经济理论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丽娜;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生态工业园区评价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陈习连;生态工业园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妍;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陈德伟;复杂网络度分布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李敏;生态工业园中生态产业链网分析及其稳定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高省;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学稳定性及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丽娟;企业合作复杂网络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乐炎;;三专家细析广东低碳发展[J];小康;2010年05期
2 罗强;蒋尉;;贫困灾区也可先行低碳发展——广元灾区低碳重建实践[J];环境保护;2010年11期
3 张坤民;;中国的低碳发展[J];办公自动化;2011年09期
4 李干杰;;探索适合各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J];中国投资;2011年04期
5 郭万达;冯月秋;;低碳发展:制度重于技术[J];开放导报;2011年04期
6 解振华;;加强务实合作 共同推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J];今日国土;2011年07期
7 王焕英;;我国低碳发展的对策与思路[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3期
8 赵秀娟;;低碳发展 全球责任[J];中国石油企业;2011年12期
9 ;“十二五”期间将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J];商品混凝土;2012年01期
10 ;薛勇民 王继创:低碳发展蕴涵生态价值取向[J];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时姣;丁钊;;生态和谐视角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雷明;廖博;殷子涵;李沙浪;戴亦舒;;低碳发展下增长核算与经济增长分析[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3 武义青;张云;;把低碳发展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卢岳华;;不断提高领导低碳发展能力的思考[A];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洪语泽;;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孟浩;;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8 ;总论篇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A];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C];2013年
9 王岩;;低碳发展: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契机[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10 郑有荣;鲍健强;杨向天;项大川;;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促进区域低碳发展——浙江省宁海县域推进低碳发展的探索和实践[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桂兰;[N];广元日报;2010年
2 记者 任小昌;[N];广元日报;2009年
3 姚晋平;[N];山西日报;2010年
4 记者 蒲洪旭;[N];广元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恒;[N];广元日报;2010年
6 记者 罗雪燕;[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本报通讯员 纳新武 记者 苏辉;[N];陕西日报;2010年
8 戴琦;[N];中国企业报;2011年
9 记者 李琦琨;[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10 特约评论员 翟峰;[N];广元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汝醒君;中国和欧盟低碳发展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贺媛媛;基于SD-IDMI方法的区域低碳发展政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展;云南省低碳发展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2 文峰;广元市低碳发展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周妍;信息化属性下企业低碳发展优化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4 朱高洁;北京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6 来婷婷;我国地方低碳发展的目标设定、指标设计与分解原则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许鹏;山东半岛碳排放评估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压力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5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