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技术进步 + 碳减排 ; 参考:《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技术进步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可见,低碳技术是我国实现经济的低碳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认识,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技术进步、碳排放量、能源效率测算过程中变量选择与测算方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本研究主题的成果和结论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本研究的思路和内容。同时对本文研究的关键点与理论进行了界定与阐述,对技术进步、碳生产率及能源效率的含义与测算方法进行界定与总结,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的作用机制,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 其次,在对技术进步与碳生产率界定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进行测算,研究我国的技术进步水平状况;利用排污系数法对我国工业能源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并计算出我国的碳生产率。然后对技术进步与碳排放量、碳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一方面通过灰色关系系统模型分析技术进步与碳生产率的关联程度,总体上把握技术进步与碳生产率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通过时间序列的各种检验方法对技术进步与碳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以揭示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再次,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改善作用和回弹效应,这种作用效应是降低碳减排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是降低碳减排的间接作用途径。为了能够较为科学地对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基于DEA模型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水平及能源效率状况进行测评,并应用ARDL模型和C-D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正向改善作用和回弹效应。 最后,在强调技术进步对于提高能源效率与降低碳排放量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技术进步、发展低碳经济的三条应对措施,分别为:高度重视碳回收与储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关注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密切关注清洁能源技术进步的国际动向,同时积极参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注重清洁能源研发人才的储备与培训。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basic condition to promote the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low carbon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the low carbon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rbon emissions, variable selec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 sel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ideas and contents of this study are put forward. At the same time, the key points and theories of this paper are defined and expounded, and th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rbon productiv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are defined and summarized. More importantly, the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echnology progress on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and construct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is paper. Secondly,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the state space model is used to measur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 and the statu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 is studied. The emission of carbon from industrial energy in China is measured by the method of emis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of our country is calculat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On the one h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is analyzed by grey relational system model,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is generally grasp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rbon productivity is tested by various test methods of time seri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ird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positive improvement and springback effect on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nergy efficiency is an indirect wa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ergy efficiency, this paper firstly evaluates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on DEA model. ARDL model and C-D production function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forward improvement and springback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nergy efficiency.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three measures to improve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develop a low-carbon economy are put forward. They ar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recovery and storage technology, focu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rve and training of clean energy R & D talent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3;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坚持技术进步使二汽走向兴旺之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4期
2 朱明堂;;在改革中崛起靠技术进步振兴——焦作市铝厂的调查[J];企业活力;1989年09期
3 良;;上海机电工业“七五”技术进步产品展览会圆满结束[J];制冷技术;1991年03期
4 余让三,李佐良,谢丽楠,黄明天;谈促进技术进步投资的金融策略[J];中国城市金融;1992年12期
5 于珍;;中国轻工总会会长于珍致首届轻工机械科技成果转让交易会暨信息发布会 中国轻工业装备集团技术进步工作会议的贺词[J];轻工机械;1993年04期
6 李龙天;;近年来世界汽车技术发展的回顾——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问题的随想[J];轻型汽车技术;1994年06期
7 宋晓英,何贵满;河北省企业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策略[J];经济论坛;1995年03期
8 郭俊德,赵玉梅,陈晋中;技术进步成效显著存在问题不容乐观─—山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问题探析[J];税收与企业;1995年11期
9 勒晓阳,周婷俐,沃健;技术进步利润优化模型分析法及其应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10 ;老产品 新结构——从华工牌工具看产品的技术进步[J];中国自行车;199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高志龙;姚锦元;王贵芳;严砾;;舰船虚拟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三林;郭金良;;迁安轧一炼铁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6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7 陈清阳;;金属结构行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8 刘兆君;;照相术创新的强求——迫使摄影语言进行范式更叠[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戴玉山;魏愈宋;;三(明)钢烧结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与实践[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莉娜;先桁;孙克萍;;氧化铝工业中沉降分离设备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 徐现祥;“转方式”应成为企业的自发选择[N];广州日报;2010年
2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4 胡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进步分析[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5 许振峰;技术进步促动观念更新[N];中国国防报;2002年
6 宗建华 丁健;齐鲁石化以技术进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N];中国石化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梁婧 梁睿;推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9年
8 张革风 刘宝秦;凤县跻身农网技术进步试点县[N];宝鸡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明;辽河局鼓励职工当技术进步主角[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瑞涵;技术进步的财政激励[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2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5 邱辉耀;广西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现状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1年
6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苏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84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8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