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中国的经济增长绩效——基于1978年-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本文选题:全要素生产率 + Malmquist指数 ; 参考:《中国经济问题》2014年06期
【摘要】:采用1978年-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文章研究了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对外贸易对西部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而东部最小;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FDI对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效应。文章的结果表明,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的投资仍然是广大中西部地区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Abstract]:The impact of foreign trade on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studied by the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1978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 trade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crea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 but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is effect, in which foreign trade promotes productiv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result is Nakabe Jinno, and the East is the smallest. The results of the article also show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infrastructure and human capital h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 while FDI has a nonlinear effect on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promo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xpand the base.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human capital is still an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473118)的资助
【分类号】:F752;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2 黄先海 ,张云帆;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3 喻美辞;喻春娇;;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4 尹希果;陈刚;;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中国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5 张健华;王鹏;;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分省份资本折旧率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6 张浩然;衣保中;;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家;2012年02期
7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J];经济学(季刊);2012年01期
8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余淼杰;;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10 李燕;韩伯棠;张庆普;;FDI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放;;国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扩散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6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7 黄凌云;徐磊;陈明强;;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9 王耀辉;;中国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8期
10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余典范;;自主研发、技术溢出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Panel data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宋在斗;陈秀山;;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198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庆宾;许泱;;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果: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8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国瑜;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李志刚;山东省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策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于霞;我国知识生产函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宣扬;FDI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陈明秋;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祝树金;郭莎莎;黄建欢;;我国经济开放、地区分割影响技术差距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3 盛斌;牛蕊;;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4 杨新房;王亮亮;苗永旺;;入世前后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5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6 赵永亮;刘德学;;市场歧视、区际边界效应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2期
7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8 尹希果;陈刚;;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中国生产率增长研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6期
9 葛顺奇;;500家最大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经营行为分析[J];国际贸易;2009年02期
10 杨克泉,吉昱华,马松;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鞍钢 郑京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煌;;提高生产率是促进小企业工资增长的关键[J];中国劳动;2013年11期
2 鲁开垠;;服务生产率:一个亟待开发的经济研究领域[J];经济纵横;1990年12期
3 冯海发;;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及增长模式[J];经济研究;1990年05期
4 张德霖;中国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1年05期
5 李京文;郑玉歆;;改革与中国生产率的国际研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6 许昌平;方涛;;生产率差异和企业进入退出[J];生产力研究;2014年04期
7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8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9 霍杰;;服务业自由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8期
10 王业斌;陈鹏;;广西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78-2010[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5 王玲;涂勤;;中国制造业外资生产率溢出的条件性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6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韩中;;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石海平;;石景山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嵇尚洲;立足于提高生产率水平推进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4年
5 ;中国经济再十年[N];解放日报;2011年
6 张军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主任);展望激流涌动的亚洲经济[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张军;中国经济再十年[N];经济观察报;2011年
8 徐翼;中国步入发达经济体还有距离[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9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郑江淮;中国的比较优势哪里来?[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中国竞争力提升之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薛莲;服务外包:制度环境与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罗国亮;中国食品加工业增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志文;服务生产率的测量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孟薇;服务生产率视角下信息化水平测度体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王海涛;我国服务企业服务生产率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4 瞿f3峰;服务业生产率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5 熊瑞祥;干中学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D];湘潭大学;2012年
6 张进;我国施工劳动生产率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雒颖娜;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一力;生产率冲击对中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豆振江;我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李杰强;生产率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0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9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