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理解中国消费不足:基于文献的评述

发布时间:2018-05-15 04:38

  本文选题:需求结构失衡 + 市场扭曲 ; 参考:《世界经济》2014年07期


【摘要】:本文全面归纳了中国储蓄过高、消费不足的典型事实,澄清了对中国需求结构失衡现象的诸多质疑和争论。我们发现,居民和政府储蓄率持续攀升、政府收入占比不断提高是中国国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现有研究尚不足以解释中国消费不足的"典型事实",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市场扭曲可能是需求疲软的根本决定因素。因此,构建启动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从供给面改革入手,而不是使用短期的需求刺激政策。
[Abstract]:This paper sums up the typical facts of excessive savings and insufficient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clarifies many doubts and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imbalance of demand structure in China. We find that the rising household and government savings rates and the rising share of government revenue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rise in China's national savings rate. By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existing research is not enough to explain the "typical fact" of China's underconsumption, and the market distor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ay be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nt of weak deman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tart consumer demand must start with supply-side reform, rather than using short-term demand stimulus policie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抑制、资源错配与中国消费需求”(1273289)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028)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141086) 国家自科基金(71003112、71273012) 北京市社科基金(12JGB06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的资助
【分类号】:F1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绍杰;张俊森;李宏彬;;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消费和储蓄行为:一个基于组群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2 金烨;李宏彬;吴斌珍;;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3 叶海云;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4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5 罗楚亮;经济转轨、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6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7 杨汝岱;朱诗娥;;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吗?——基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8 何立新;封进;佐藤宏;;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easons for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Gradient Transfer of Rural Population——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10期

2 刘占友;易鹏;;对传统消费函数模型的比较研究——基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检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3 孟劲;侯炬凯;;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殷玲;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6 王信;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结构分析与扩张需求的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7 姬雄华;李录堂;;我国居民收入消费分层与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8 罗云开;申睿波;;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9 胡宝娣;汪磊;;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居民消费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10 安铁通;;管理劳动:价值创造及财富分配[J];商业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斌;;当前社会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原因探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陈yN;阎开;;医疗保险与耐用品消费——一个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5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6 李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与消费[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肖霞;;国内外关于休闲消费的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亚伟;赵卫亚;;从分层模型视角看我国居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伟;王田;;不确定性与消费行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建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张奎;银行卡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7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谷雪;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戴劲;和谐社会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孙烽,寿伟光;最优消费、经济增长与经常账户动态——从跨期角度对中国开放经济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年05期

3 刘宪;中国经济中不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兼与史永东、袁志刚商榷[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4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5 谢平;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J];财贸经济;2000年10期

6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7 许宪春;;关于与GDP核算有关的若干统计问题[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8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9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10 汤敏;;减少企业与政府储蓄调节经济失衡的一步活棋[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建国;我国消费不足的政策性原因分析[J];江苏商论;2001年01期

2 王言品;消费不足的原因及应对[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百姓都说“手头紧” 消费不足究竟卡在哪[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49期

4 王立彬;;消费不足的症结在哪里[J];西部财会;2006年02期

5 张松山;毛敏耕;;论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和对策[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6 倪馨;;关于我国消费不足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年03期

7 廖颖;;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影响的机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4期

8 谭顺;程东杰;;当前中国消费不足的四种基本形态——兼析消费不足的具体成因[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9 李;;我国消费不足的四种形态[J];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02期

10 刘炜;;居民消费不足的环境因素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国平;;试论“消费不足”中的文化重塑[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赵英奎;;消费不足与社会保障缺失[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3 潘黎;吕巍;;节俭和过度远视——导致消费不足的两种心理特征的比较[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陈永芝;;中国扶贫攻坚与反贫困问题的思考[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江可申;;自辟蹊径的历史考察——凯恩斯关于消费不足说的经济思想史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叶德磊;“消费不足”成立吗[N];解放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孙志强;收入差距扩大是“成长中的烦恼” 消费不足是相对的结构性不足[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高;来自“世界末日”的启示:中国消费不足吗?[N];证券时报;2012年

4 黄有光;不是消费不足是如何使储蓄转成投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王宪明 王建红(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论消费不足的根源[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6 卢怀谦 陈刚;消费不足是世界性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唐素娅;农村消费不足 “治疗”须对症[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 郭路;消费不足仍将是我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樊纲;消费不足源自企业不分红[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王庆 章俊;“中国消费不足”被夸大[N];中国证券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颖;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1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91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