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理论新解
本文选题:路径依赖 + 制度网络结构 ; 参考:《经济学家》2014年06期
【摘要】:路径依赖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令人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我们给出的制度网络结构中,节点制度和连接制度是依据一定的逻辑架构密切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网络结构。因此,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可以纳入网络结构中来,不仅考察制度演进中的依赖因素,还应考察网络结构中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制度因素对变迁的影响,从而形成具有多重路径依赖的特征。本文基于制度网络结构框架剖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多重路径依赖、路径偏离、路径创造三个阶段,进而指出制度变迁具有摆脱单一路径依赖实现路径创造的可能性,并肯定变迁主体对制度变迁的能动作用。其意义在于,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改革开放和制度变迁中的主体能动性,努力引导制度变迁的发展方向。
[Abstract]:Path dependenc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In the proposed network structure, the node system and the connection system are closely linked together according to a certain logical structure, thus forming a special structure of network structure. Therefore,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be brought in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not only to examine the dependent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but also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o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network structure on the changes. Th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ath dependence are forme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al network struc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stages of multi-path dependence, path deviation and path cre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n points out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has the possibility of getting rid of single path dependence to realize path creation. And affirm the dynamic effect of the subject of change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significance lies in tha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fully mobiliz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the subject in the reform, opening up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大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产业整合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2010CIB03)
【分类号】:F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吕爱权;中国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王超;席一凡;;对“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研究的新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林志扬;李海东;;组织结构变革中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杨友才;;制度变迁、路径依赖与经济增长:一个数理模型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李斌;;从资源控制到资源回馈——基层政权的乡村资源管理模式之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查华超;;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演化路径选择[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鹤;宋炜;;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基层灌溉管理单位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7 于开红;;三峡库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与绩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8 徐德信;;代理人为什么接受委托人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汪国银;李茂飞;;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与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帕哈尔丁;木卡特斯;;以产业链的构建提升新疆中小企业竞争力——以新疆薰衣草产业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朱宪辰;章平;;业主自治的可能性:基于复制动态的合作均衡条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何嗣江;陈晔;;个人理性、集体理性冲突与协调:以金融衍生工具演进为例[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周彩霞;;共有信念缺失与法律成本的优化配置——基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龚向虎;朱宪辰;;编码系统、互动场景与局部知识演化[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吴晓路;史晋川;;非正式的第三方产品责任治理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赵宏霞;B2C环境下消费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钟琪;危机应对体系评估与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琼;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雷;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明辉;我国地方税收立法权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郝文君;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贝;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长株潭园区产业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赵祥;新制度主义路径依赖理论的发展[J];人文杂志;2004年06期
3 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J];战略与管理;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盛羽;;路径依赖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2 许雄波;;路径依赖与中国的承包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声明;;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4期
4 张宗庆;论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依赖[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5 陈宏曲;;我国国家竞争力的跨越式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04期
6 张淑惠;徐迅;;路径依赖与转型经济中的政府作用——简析中俄改革初期的政府定位[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1期
7 李瑞丽;;环境友好型技术发展中的路径依赖与技术跨越[J];电力学报;2007年04期
8 姚文捷;;基于路径依赖的转型经济理论选择探微[J];黑河学刊;2011年03期
9 樊胜;江永众;;浅议我国改革的路径依赖与突破[J];开放导报;2007年02期
10 余向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难的根源:路径依赖视角的分析[J];管理学刊;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涛;王雅林;;东北地区现代化中的“制度解锁”[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清勇;;经济发展的主导者、路径依赖与地方性制度——以苏州和东莞农地转用开发模式的比较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吴鸣;陈举;;制度包容性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正汉;;相同文化背景下制度演进分岔的原因——广东省中山市崖口村个案[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苏东斌;;深圳的发展——兼论邓小平理论在深圳的意义[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子祥;;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杨国宝;;收入分配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10 智瑞芝;董雪旺;;山西省区域形象塑造探讨:一个新的理论视角[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建军;走出发展的“路径依赖”[N];河南日报;2005年
2 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 张晓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资源路径依赖”[N];贵州日报;2010年
3 张昌辉;摆脱投资和出口路径依赖迫在眉睫[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杨善顺;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N];中山日报;2008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经济体制选择的路径依赖[N];人民日报;2007年
6 孟召将;新一轮经济增长竞赛背后的路径依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姚晋平;走出对资源性产品的“路径依赖”[N];山西日报;2005年
8 苏琦;特区的变与不变[N];南方周末;2010年
9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刘鹤;中国发展新经济的路径依赖和挑战[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教授 莫安达;突破传统路径依赖 转变落后发展模式[N];东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基于路径依赖的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傅晓;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和提升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宋小芬;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与多样性[D];暨南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吴俊梅;FDI的区位分布、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9年
6 孙毅;资源型区域绿色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牟仁艳;产品—产业—区域创新的路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9 冯仁涛;中国区域技术专业化模式与程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贾冰;政府稳定偏好下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建中;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日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少甫;自主创新与我国经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包焱;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制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余志勇;中国后发优势的显性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刘义甫;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及其创新思考[D];苏州大学;2005年
6 鞠学泉;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7 杨海燕;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谦;区域生态管理的形成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阳;兰州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路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杜斌;后进区域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升级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901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0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