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探索中国特色的大国经济外交

发布时间:2018-05-20 23:12

  本文选题:大国 + 经济外交 ; 参考:《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大国经济外交,是大国以权势转移、塑造世界秩序为首要目标的经济外交,其主要特征是拥有大国实力、大国意愿和大国影响。由于中国经济外交仍是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因此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大国经济外交。但中国具有实施大国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具备高效率运用经济实力的制度优势,以及义利并重的文明属性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未来中国实施大国经济外交的战略,是逐步确立大国雄心和大国意识,加强战略规划和打造大国均势体系,因国施策实施精细外交,与金砖国家等协同实施"共同经济外交战略"。中国要稳健审慎使用实力资源,渐进推进大国经济外交。
[Abstract]:The economic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is the economic diplomacy which is aimed at the transfer of power and the shaping of world order.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are the power strength, the will and influence of great powers. As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is still the primary goa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not a great country's economic diplomacy in a complete sense. However, China ha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ing economic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especially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of using economic strength with high efficiency, as well as the civilization attribute and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both justice and benefit. In the future, China's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economic diplomacy of the great powers is to gradually establish the ambition and consciousness of the great powers,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planning and build the system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of the great powers, and carry out delicate diplomacy because of the policies of the country. Coordinate with BRICS countries to implement the "Common Economic diplomacy Strategy". China should steadily and prudently use its resources of strength and gradually advance the economic diplomacy of major countrie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5.5;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2 梅新育;;对日经济制裁的四大选择[J];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37期

3 高虎城;;让中国梦点亮美好世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外交思想[J];求是;2014年07期

4 周永生;经济外交的经验教训[J];战略与管理;2003年06期

5 阎梁;;中国对外经济制裁:目标与政策议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张晓通;;中国经济外交理论构建:一项初步的尝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林钟高;于鑫;吴玉莲;;全球会计治理框架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7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刘彬;;WTO对RTAs的“适度规制论”——有关GATT第24条讨论的启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4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7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7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安德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协调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2 朱立群;;外交环境变化与中国外交能力建设[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3 赵可金;;经济外交的兴起:内涵、机制与趋势[J];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4 张向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J];对外经贸;2013年03期

5 李巍;;金融外交在中国的兴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王曙光;;开创中国的哲学经济时代[J];当代社科视野;2012年04期

2 林利民;2010年大国经济格局展望[J];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11期

3 皇甫平丽;刘延堂;李洁;韩冰;;金融海啸中的大国经济[J];协商论坛;2009年03期

4 王曙光;;开创中国的哲学经济时代[J];理论学习;2012年05期

5 童有好;大国经济浅论——兼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J];理论学刊;1999年03期

6 程大为;;“中国方式”协调大国经济[J];w,

本文编号:1916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16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