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累积、出口贸易模式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新古典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
本文选题:人力资本累积 + 出口贸易模式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4年11期
【摘要】:文章分别基于新古典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从结构视角实证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累积和出口贸易模式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贸易部门是相对低效率的,但是它仍然对经济其他部门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影响,并进而通过规模报酬递增和部门间生产率差异刺激了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而人力资本则主要通过与出口部门的交互作用来推动经济发展。因此,中国应当加速实施人力资本培育和发展战略以及出口贸易模式全面转型战略,并努力实现两大战略的协调发展。
[Abstract]:Based on neoclassical theory and new growth theory, this paper empirically demonstrat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xport trade model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ort trade sector of China's high value-added products is relatively inefficient, but it still has positive externalities on other sectors of the economy. Furthermore, it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ncreasing returns of scale and productivity difference between sectors. Materi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Chinese economy, while human capital promo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export sector. Therefore, China shoul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uman capital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he export trade model, and strive to achiev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trategie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决策研究中心;
【基金】: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装备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产业安全评价及对策研究”(批准号14CJY036)
【分类号】:F124.1;F752.62;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张宏程;;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失衡及成因[J];社会科学家;2011年08期
3 沈国兵;辛梦园;;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问题思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沈国兵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3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4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8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9 陈春华;路正南;;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相互制约关系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8期
10 高建刚;;制度变迁、空间外溢效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2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4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5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6 朱殊洋;;两大部类增长速度对比关系的探讨——对生产资料优先增长问题的考察[J];经济学(季刊);2009年02期
7 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8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9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10 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建国;在绿色壁垒条件下我国出口贸易问题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2 樊增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基本态势及制约因素[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吴肖林;;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突破[J];南方论刊;2006年02期
4 王香花;;山西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申俊玲;;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南都学坛;2006年04期
6 岳意定;伍伟;;出口退税对出口贸易长期与短期影响的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李青阳;;湖南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8 王丽娜;周明月;;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及增长原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顾成军;龚新蜀;;基于关联分析的兵团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董直庆;陈锐;;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来自吉林省域经济的经验证据[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明;;进一步发展江苏对香港的出口贸易[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传国;陈蔚娟;;中国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关系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玫瑰;;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分析[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4 于溯泳;;中国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商品和服务出口分类基础上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建清;沈铭辉;;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性出口贸易政策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耿伟;巩思媛;;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及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7 张利军;李友莲;;适应国际植物检疫要求,发展我国果品出口贸易[A];当代昆虫学研究——中国昆虫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伟伟;;浅谈出口农产品面对绿色壁垒[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9 陈光远;;机制砂对台出口的现状与前景[A];首届机制砂石生产与应用技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二震;戴翔;;“净出口负贡献说”辨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沙砂 程玲;入世三年 河北出口呈现四大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朝晖;福建外贸出口大幅增长[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同济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陈飞翔;以政策鼓励出口[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4 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秘书长 田利明;出口增长 进口减少[N];中国纺织报;2007年
5 郭红雨 李芙蓉;河北对俄罗斯出口减半[N];中国税务报;2006年
6 邓小明;出口限价放缓硅锰出口步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巫望群;砂石出口被禁,闽砂石业“危”“机”相连[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8 王秋莉;2007:纺织品出口“暗流汹涌”[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9 记者 汪莹;对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N];嘉兴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记者 陈健;给当前产品出口系上“安全带”[N];嘉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露露;中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2 赖永剑;出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许和连;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孙艳琳;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施炳展;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跨国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09年
6 原小能;市场结构与出口贸易[D];南京大学;2002年
7 黄平川;出口贸易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李建春;FDI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蕾;江苏省出口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2 于海波;两岸间出口贸易增长的源泉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慎少辉;广东出口贸易与环境问题互动关系探析[D];暨南大学;2010年
4 樊园杰;出口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董晓雯;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贸易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周小为;试论我国出口发展战略[D];东北财经大学;1986年
7 童伟伟;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林丹;出口贸易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白勇;湖南省对美国出口贸易预警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盛锦;我国出口贸易问题及其安全警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02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0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