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制度对劳资关系的影响和优化
本文选题:收入分配制度 + 劳资关系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4年03期
【摘要】: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分配不公的现象,这不仅对劳资关系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度。劳资合作的前提条件是劳资互利,只有互利才能实现长期合作。实现劳资互利,首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尤其是在初次分配制度中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表明,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引入工资集体谈判协商机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利润分享机制,就可能把中国被动接受型的劳资关系及正在发展的对立冲突型的劳资关系转变为互利合作型的劳资关系。
[Abstract]:Perfect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helps to form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the phenomenon of unfair distribution, which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labor relations, but also affects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 prerequisite of labor-capital cooperation is mutual benefit, only mutual benefit can realize long-term cooperation. To realize the mutual benefit of labor and capital, we must first reform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a fair and reasonable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syste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y adjusting the pattern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standard, introducing the bargaining mechanism of collective wage bargaining, 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normal wage growth and profit sharing, It is possible to transform the passive acceptance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and the oppositional and conflicting type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China into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cooperative type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商学院;
【基金】: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项目(L2012D012)
【分类号】:F249.26;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金富;;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及其调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2 信卫平;;构建“工资集体协商”的社会基础——基于一线劳动者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3 李清华;;1996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宁;;中国视阈下的中小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2 何锦前;;中国集体协商:从纵向一体化到调和式干预[J];法治研究;2012年10期
3 龙宁丽;;准政府身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的“罪与罚”?——基于浙江温岭的个案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胡庆剑;;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推进集体协商工资制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年07期
5 朱富强;安苑;;西方经济学热点研究:2010[J];学术月刊;2011年01期
6 徐开金;;就业选择倾向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管理学刊;2011年04期
7 魏巍;;基于行业集体谈判的合作型劳动关系构建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陈天学;赵曼;;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对集体协商的困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11期
9 李元书;;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参与的特点[J];学习与探索;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艺涵;;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关系初探[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林胜;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姜迪武;转型期我国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吴江;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11年
5 刘晋;马克思工资理论的思想史考察及理论指导意义[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谭新华;河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2 黄超;工资集体协商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湛峤峗;我国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李良;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数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宋莹;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郭锦燕;福州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罗隽;企业高管与职工收入包容性增长机制探析[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信卫平;;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国防大学教授 卢周来;[N];北京日报;2010年
2 记者 潘跃;[N];人民日报;2006年
3 高尚全;[N];人民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扬波;马艳;;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均衡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月刊;2009年06期
2 李伊;易守宽;;浅谈现代企业的劳资关系:从富士康说起[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夏小林;;就业结构、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兼评私权、市场、公共服务的局限[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5期
4 洪明,,张德鹏;我国解放初期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调整[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杨应元;浅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运行的政府管理[J];新疆社科论坛;2005年02期
6 巫继学;;相望150年:中英两位过劳死女工命相连[J];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24期
7 阎启义;;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劳资关系[J];红旗文稿;2006年10期
8 雷云;;论劳资关系的文化调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陆岸萍;唐养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李晓云;;中、西方国家劳资关系运行模式分析及其启示[J];特区经济;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桂兰;;从“单产权制度”到“双产权制度”——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产权理论基础演化轨迹[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杨俊青;;工资激励职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韩金华;;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基于《资本论》的视角[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锦英;吴君槐;;利益共享:构建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与发展方向[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8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钱书法;周绍东;;分享型劳资关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江苏民营经济的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要“两手抓”[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2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合理收入分配制度呼之欲出[N];南方日报;2010年
3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N];经济日报;2003年
4 记者 裴菊萍 通讯员 马旭东;创新式服务 劳资关系更和谐[N];酒泉日报;2008年
5 张志鹏;宗教文化对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太化集团铁路运输公司 王建林;企业管理的新劳资关系[N];山西科技报;2000年
7 记者 吴俊;劳资关系“法外运行”,监管部门失职[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邹东涛 岳福斌(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如何做大下一个“面包”[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何腊柏;如何使收入分配制度有效[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10 柯华庆;集体谈判:博弈论视野下的劳资关系[N];学习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周余祥;卡尔文·柯立芝政府时期美国劳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郭志栋;毛泽东劳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4 李红涛;劳资关系调整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孙慧文;不完全劳资契约剩余分配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6 赵万江;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赵早;劳资冲突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夏芸芸;我国企业劳资收入分配正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浩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成与运行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聪颖;论强盛巅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50-1880)[D];南京大学;2011年
2 胡宁;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4 陶海英;论劳资关系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刘飞;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劳资关系重构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6 郑钢;论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劳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立;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关系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爱华;“劳动合同法”实施背景下A公司劳资关系变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雷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4年
10 熊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劳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3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