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学研主体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8:52

  本文选题:产学研主体 + 创新效率 ; 参考:《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05期


【摘要】:在使用DEA对区域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效率和区域创新效率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机构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效率与企业创新效率关联度最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关联度也不小,表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三大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显著相关,表明缩小三大创新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实现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平衡与共同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using DEA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hree main bo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difference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further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has the great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correlation degree with the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not small,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among the three main bodie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major innovation subjects can be reduced, and the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can be realized. The balance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gional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GXS2D020) 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2ZK2006)
【分类号】:F124.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兵;;我国地区间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10期

2 石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及DEA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J];技术经济;2010年05期

3 赵喜仓;李冉;吴继英;;创新主体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机制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杨宏进;刘立群;;基于三阶段DEA的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5 荣梅;;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山东省科技投入与服务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7期

6 张凤;霍国庆;;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7年02期

7 李恒吉;陈兴鹏;许新宇;崔理想;刘yN平;;基于超效率DEA的甘肃省城市效率演变特征[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肖静;程如烟;姜桂兴;;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研发效率国际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6期

9 刘思明;赵彦云;侯鹏;;区域创新体系与创新效率——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汪波;史容;;基于BSC-DEA超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丁霁明;王家庆;;基于灰关联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程晋石;裴九芳;;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侯晓亮;;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9 陈小霞;黄桐城;;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10 姚翠友;;基于灰色关联的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首彬;李娜;龚威;;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成;戴文战;;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家辉;李振兴;解仑;孙铁;;基于灰色滑模变结构速度环的轧机扭振抑制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启义;卞世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工程装备保障性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幂强化缓冲算子及其在小样本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沙尼娅;阿不都热依木;;新疆牛奶企业发展趋势预测[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非;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义;对抗条件下被动雷达制导技术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翔;文本挖掘技术研究及其在综合风险信息网络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卫东;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宪宇;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捷;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若干改进与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张姝慧;我国石油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申志涛;基于灰色系统预测理论的商品住宅价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盛;郑立群;;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丁慧平;沙迪;;中国大学战略绩效评价探析——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自然;;中国服务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4 程升;汤兵勇;;上海科研机构与城市创新体系的协调发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刘宁;吴小庆;王志凤;王远;陆根法;温剑锋;;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产业共生系统生态效率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6 姚战琪;;技术进步与服务业的融合和互动——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7期

7 荆林波;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与影响——对“鲍穆尔模式”的再思考[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8 张倩肖;冯根福;;我国地区间用于科技发展的研发绩效评估与比较[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9 袁晓玲;张宝山;张小妮;;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效率演变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10 吴延兵;;中国工业产业创新水平及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2 樊华;;中国省际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3 樊华;周德群;;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效率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年01期

4 江成山;孟卫东;熊维勤;;协同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石峰;;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性及收敛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7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8 谢子远;鞠芳辉;;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来自国家高新区的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7期

9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关祥勇;王正斌;;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文;张建华;;解析后危机时代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不均衡——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志学;王小凡;王毓军;;东、西部科技创新效率比较及互动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中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1998-2005[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李礼;卢博科;;政府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高鹏;张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比较分析[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丁勇;苟大舜;;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延兵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杞人;广东以方法创新提升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潇潇;中国创新效率指数占据榜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黄群慧;切实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效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蔡兵;让创新投入与创新效率形成良性互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成应 通讯员 朱丽静;全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效率为21.5[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2 白俊红;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洪嵩;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枫;我国省际区域创新效率比较及提升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王梓;两阶段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王冲;我国区域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4 胡攀峰;基于创新过程的国家创新效率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5 刘洋;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影响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刘慧;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创新效率的区际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7 林卡;风险投资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8 梁静;中国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统计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应丽丽;国家创新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潘烽;江苏医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2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62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d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