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地下经济与正规经济关系的再检验

发布时间:2018-06-29 06:48

  本文选题:地下经济 + 正规经济 ; 参考:《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国内外学术界对地下经济与正规经济之间的关系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在采用修正的现金比率法估算1979年~2011年我国地下经济规模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STR模型重新检验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首先,我国正规经济对地下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冲击效应,并在线性和非线性特征之间转换频繁。其中,1979年~1984年和1997年~2011年间,正规经济与地下经济呈明显的线性关系;1985年~1996年间,二者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其次,正规经济对地下经济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正规经济的增长率低于-12.64%或超过21.70%时,正规经济对地下经济的影响是显著非线性的,地下经济对正规经济的弹性为1.136 4,表示此时的地下经济将以更大幅度的下降或增长;当正规经济增长率介于-12.64%~21.70%之间时,其对地下经济的影响是线性的,表明影响有限。因此,应警惕正规经济出现负增长或增长过热。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and the formal economy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modified cash ratio method to estimate the scale of underground economy in China from 1979 to 2011, the nonlinear STR model is used to re-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of all, The normal economy of our country has a nonlinear impact effect on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inear and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is frequent. From 1979 to 1984 and from 1997 to 2011, there was an obvious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economy and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and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1985 and 1996. Secondly, the influence of formal economy on underground economy has asymmetry. When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ormal economy is lower than -12.64% or higher than 21.70%, the influence of the formal economy on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s obviously nonlinear, and the elasticity of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to the formal economy is 1.136, which means that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will decrease or increase by a larger margin. When the normal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between -12.64% and 21.70%, the effect on underground economy is linear, indicating that the influence is limited. Therefore, we should be on guard against negative growth or overheating of the formal economy.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TJ011)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2013LY118) 江西省博士后择优资助项目(2013KY26)
【分类号】:F0;F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磊;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夏明丽;;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于地下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7年12期

2 刘丹丹;;未观测经济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吗?[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7期

3 卢现祥;朱巧玲;;转型期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多视角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10期

4 徐蔼婷;李金昌;;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及变化规律——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5 伍云峰;;我国税收流失规模测算[J];当代财经;2008年05期

6 解梁秋;孙皓;石柱鲜;;我国地下经济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计量检验[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8期

7 彭建平;;几种不同测算方式下的中国外贸依存度比较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郭立甫;;我国外汇市场压力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MIMIC模型[J];国际金融研究;2014年01期

9 段丁强;;税收收入超经济增长问题透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05期

10 沈桂龙;;中印黑色经济比较:表现、规模与治理[J];江淮论坛;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皓;服务产出核算若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苏国辉;东亚经济合作视角下中国经济安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韩中;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耿中元;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杨昌军;黑色经济及其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徐蔼婷;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7 解梁秋;我国地下经济规模估计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永兴;转型期中国地下经济的评估与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9 孙岩;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演进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刘永冠;中国制度背景下的上市公司债务成本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勇;乌海市无照经营政府监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宣莺;公平与效率视角下无照经营治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付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王峥;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范鹏飞;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白云霞;我国税收流失现状及治理[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丹丹;未观测经济与GDP的全面核算[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杨春生;我国的非正规金融[D];安徽大学;2006年

9 葛亮;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梁娜;我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卓元 ,边勇壮;价格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兼与厉以宁同志商榷[J];商业研究;1987年02期

2 夏兴园;宏观调控与对地下经济的治理[J];财经研究;1994年01期

3 辛浩;王韬;;我国地下经济税收流失规模的测算——基于一个改良的现金比率法[J];管理现代化;2008年04期

4 罗磊;中国地下经济规模基本估计和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3期

5 苏剑;王廷惠;;论中国转轨模式的普适性——关于经济转轨过程的一个人力资本理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6 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2期

7 王永兴;;地下经济问题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8年10期

8 吴敬琏;;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1987年02期

9 田源;;价格改革与产权制度转换[J];经济研究;1988年02期

10 林毅夫;蔡f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地下经济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1994年03期

2 立;我国地下经济的危害与治理[J];南方农村;2003年05期

3 未名 ,冷焰;大潮中的地下经济[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24期

4 王东阳;;地下经济:挡不住的暗流[J];科技潮;1994年04期

5 夏南新;地下经济核算探讨[J];统计研究;1999年S1期

6 朱小斌,杨缅昆;中国地下经济实证研究:1979—1997[J];统计研究;2000年04期

7 郑勇军;决定地下经济规模的主要因素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8 冷观;中国地下经济透视[J];上海经济研究;1993年03期

9 王忠辉;现金比率法对地下经济估算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10 叶睿瑞;钟诚;;地下经济核算的几种方法及其观点综述[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梧;;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的主持词[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俊梅;黄国石;;宏观经济理性预期控制模型与解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戴锋;梁玲;秦子夫;;产业发展力的衍生过程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戴锋;吴松涛;秦子夫;;产业进步的潜在动力:管理发展力及其衍生过程模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戴锋;韩枫;叶春林;;基于偏尾分布的发展力模型及实证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萧灼基;;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魏加宁;;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家壮;;宏观经济调控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9 ;2006:四大调控关键词透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跃征;;在中国制造业PMI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锋;宏观经济连续四月处于“绿灯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左小蕾;地震不会影响今年宏观经济增长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张锐;房地产“提款机”运行渐缓 美国宏观经济面临变数[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上海复地集团营销中心 王水田;上海楼市四大趋势突显[N];房地产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申林英 闫立良;全面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N];证券日报;2006年

6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贾品荣;2008宏观经济:六大威胁不容忽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陈济军 马青 刘可;2007年中国经济期待与挑战并存[N];证券时报;2006年

8 储著胜;扩大内需是破解经济困局的关键[N];证券时报;2007年

9 邢飞;我国经济再次步入趋热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张立伟;地产与金融进入相互挟持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兴;转型期中国地下经济的评估与治理[D];南开大学;2009年

2 傅劲锋;房地产价格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普;FAVAR及其时变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雪燕;门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7 温建宁;供应链管理及统计数据识别处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世刚;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9 鞠可一;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及其预警知识库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刘长霞;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峥;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地下经济规模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范世宇;地下经济规模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谢周亮;对转型期宏观调控的依据和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思;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薛英;中国房地产周期及与宏观经济间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6 严琳;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7 张燕卿;江苏地下经济测算[D];江苏大学;2006年

8 韩江波;中国宏观经济现实的博弈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覃树勇;中国广告业与宏观经济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李辉;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1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81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