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GDP中高速增长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关键性概念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摘要】:中国GDP高速增长的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原来的红利因素减弱,因此,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速理性回归的内在要求。同时,通过再造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新红利和动力系统,有效保障新常态下GDP的中高速增长。通过GDP中高速增长,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GDP has gradually disappeared, and the original dividend factor has weakened. Therefore,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rational regression of economic growth is that China's economy shifts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medium-high growth. At the same time, by reconstructing a series of new dividend and power system of economic growth, we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medium and high speed growth of GDP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 Through the high-speed growth of GDP, achieve economic quality and efficiency,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0&ZD075)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袁富华;汪红驹;;劳动力供给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路径转换[J];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2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艳波;;从“奥肯定律失灵”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2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3 李金龙;郭凌燕;;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的若干新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4 孙祁祥;朱俊生;;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5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6 吕冰洋;禹奎;;我国税收负担的走势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7 张彬斌;;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轨迹:兼谈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8 郑谦;奚雷;;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10 漆莉莉;"人口红利"期的财政政策[J];财政研究;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胡云超;;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中的积极就业政策问题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5 楚尔鸣;马永军;;消费增长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7 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9 刘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分析[A];《劳动保障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杨红强;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杨俊;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及其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明;“奖扶制度”可持续性困境与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赵书男;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4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任云;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与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易会俊;2010-2020年浙江省劳动力供求预测[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9 戴心悦;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鑫;红利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规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志刚,封进,张红;城市劳动力供求与外来劳动力就业政策研究——上海的例证及启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刘鹤,易纲,宋国青,郑京平,樊纲,严瑞珍,王小鲁,贺力平,张平;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管理世界;1999年01期
3 徐薇;张鸣鸣;;构建农村劳动力培训长效机制的政策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4期
4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5 刘霞辉;论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6 李建斌;;美国培训管理者素质技能要求综述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S1期
7 朱宝树;我国劳动力供需增长的城乡构成[J];人口学刊;2001年05期
8 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年04期
9 王艾青,安立仁;中国人力资本存量分析[J];学术研究;2004年09期
10 王诚;;劳动力供求“拐点”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春燕;;乌鲁木齐生态文明建设探微[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王富玉;;采取综合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当代贵州;2008年09期
3 李志业;;建设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7期
4 张霞;;贵州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跨越的机遇和挑战[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5 刘鸿亮;曹凤中;;解放思想 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实现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J];环境保护;2008年21期
6 王立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 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J];求知;2009年01期
7 彭波;;云南“直过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闫荣馨;杨靖;;建设生态文明 走科学发展之路[J];河南科技;2011年08期
9 李书领;;转变观念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河北企业;2011年12期
10 陈军;成金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J];理论月刊;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群;尹瑞华;;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2 周荣;;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3 沈晓春;;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2008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8年
4 吴承越;;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5 孙玲;;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6 林珊;;边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探究[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永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8 张忠全;;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美丽青岛[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季昆森;;生态文明是永续发展的文明[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崔伟奇;;论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实现路径[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N];林芝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杨春明;行署专题研究深化大方县余石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N];毕节日报;2009年
3 青海海西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书记 王林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N];经济日报;2012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谷树忠 本报记者 朱菲娜 采访整理;扎实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5 刘晓凯 马志强;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6 潘岳;生态和谐观: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记者 杨永生邋通讯员 张学晋;芮城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县涌热潮[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碧水蓝天[N];衡水日报;2007年
9 王琢;从“循环经济”到“生态文明”[N];鸡西日报;2007年
10 白瑞芳;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鄂尔多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霞;贵州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性跨越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2 王节香;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的消费文化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3 胡亚军;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庄静;“蓝黄”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淑珍;生态文明与中国现代化道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玉玲;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何明珠;生态文明视阈下重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王蓓;生态文明视域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实现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王淑瑞;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10 谢泽峰;闽台生态文明建设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9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