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经济环境创新路径探析
本文选题:西部民族地区 + 投资经济环境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10期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经济环境对其经济发展影响重大,但是现阶段,西部民族地区投资经济环境存在重视吸引投资,轻视改善投资者在进入本地市场后的投资经济环境;忽略了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水平、过于注重法规和政策;重视政府、团体行为,相对忽视社会文化体系的建立和个体行为;不具备整体吸引投资的理念,区域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公平以及注重吸引投资者而忽略了被投资地区附近的人民生活水平五大问题,提出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善西部民族地区市场体系以及改革政府行政运行方式四大解决对策。
[Abstract]:The invest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has a great impact on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t this stage, the invest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despis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investors after entering the local market. Neglect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laws and policie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government and group behavior, and relatively neglec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ystems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lacking the concept of attracting investment as a whole. There are five major problem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attention to attracting investors and neglecting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people in the vicinity of the invested area.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market main body and the market environment of fair competition. To improve the market system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and to reform th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four major solutions.
【作者单位】: 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勇,李晖,傅晖;中国西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的考察与比较[J];经济地理;2004年02期
2 王元京,叶剑峰;国内外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7期
3 周学;从贸易理论创新看西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01年01期
4 孔微巍;夏立军;李丹;;借鉴硅谷模式建设我国西部地区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J];黑龙江金融;2006年01期
5 马骏,刁俊良,王富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问题[J];思想战线;2001年04期
6 闫增强;西部地区后发优势与经济增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育武,汤进华;东北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比较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贺东伟;袁博;侯婷;;西部大开发政策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关联[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任太增;需求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趋势[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吕康银;区域开放与区域利益实现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10期
5 常金奎;;呼伦贝尔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刘佳;;济南市投资环境浅析[J];管理观察;2009年08期
7 张蕾;王晓东;;中国投资环境评估——基于“冷、热”因素分析法[J];经营管理者;2010年20期
8 汤光平;关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观点评述与思考[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赵现军;;皖北县域投资环境评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杨海芬,胡汉祥;对西部开发几个问题的深层思考[J];河北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青;基于组合评价法的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罗斌;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制度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2003年
4 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张健;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季求知;中国西部地区公路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王刚;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社会经济效益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飞;边界效应、区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李刚;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毅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9期
2 闫增强,李永宁;外部性补偿与西部开发[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3 简新华,许辉;后发优势、劣势与跨越式发展[J];经济学家;2002年06期
4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5 周天勇;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6 李晖;湖南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的考察与比较[J];热带地理;2000年02期
7 刘治国,李国平;用环境经济手段保证西部可持续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刘树成;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新态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10 蔡f ,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岚;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J];民族研究;2000年02期
2 任维德;社会转型与民族发展——中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4期
3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期
4 李含琳;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思路整理[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0年02期
5 李兵;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陈韶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J];前沿;2000年09期
7 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8 刘兴全;论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与科技创新[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9 马振;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浅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严兵;刍议当前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高娃;;抓住时机,发挥优势,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2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杜受祜;;“绿色GDP”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邱奇;刘延平;;西部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郑长德;;对外贸易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曾德盛;;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民族地区开发[A];邓小平百周年纪念-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4年
8 谢长进;;制度供给:西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路径[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3期 总第17期)[C];2005年
9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马贤惠;冯伟;张丹;;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长德;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法律与政策[N];光明日报;2002年
3 康学海(作者系合作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加快构建长效机制 永葆西部民族地区党员先进性[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4 杨继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N];宁夏日报;2006年
5 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心理学系 陈秋燕邋钱敏 郭娅;西部民族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刘小岷;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与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7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苏振锋;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的途径[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杨明洪;加快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九个抓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张立;大力支持西部民族地区实施生态移民[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苏振锋 柯淑娥;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颂文;21世纪初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反贫困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徐占元;西部民族地区加强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赵新国;西部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吴建国;现代化视角下的西部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论稿[D];四川大学;2003年
6 田洪昌;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政策法律促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朱瑾;西部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陈徐奉;西部民族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王国勇;西部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阙芳菲;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马海师;西部民族地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能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凤霞;西部民族地区本土化就业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尚衡;西部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张菁;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机制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7 侯正林;西部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8 王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筱灵;社会资本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刘倩;西部民族地区的贸易与环境问题[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0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0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