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8 16:03
【摘要】:全球变暖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低碳经济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践,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衡量某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尚无统一标准,因此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便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本文基于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立足于国内外低碳经济现有研究状况,结合大兴安岭地区特点,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社会科技、环境管理等4个方面收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22个指标的统计数值,并利用灰色关联法从其中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大兴安岭地区2001~2010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与国内平均水平的对比,得出大兴安岭地区在过去10年间,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在0.3642~0.5614之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良好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GM(1,1)预测模型,对评价体系内各指标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至2011~2020年,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综合指数虽然稳步提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差距逐年缩小,地区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的优势逐年淡化。 为维持大兴安岭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示范作用,根据体系内各指标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挑选预测值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7项指标,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优化方案,结合理论最优结果和大兴安岭地区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综合指数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作为地区2020年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并依据各指标在备选方案中的优化条件进行比选,从指标贡献程度、提升难易、环境管理水平、资金投入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最终确定优化方案。经优化后,大兴安岭地区2020年低碳经济综合指数可达0.8100比预测值0.6964提升1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41%。 针对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优化方案,从提高经济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环境管理4个角度提出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措施与对策。
[Abstract]:Global warming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reduc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uch as CO _ 2 at the same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tai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3. After nearly 10 years' efforts, low-carbon economy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ere is no uniform standard for how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a certain region. Become the first task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low-carbon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xing'anling reg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ergy consumption,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tatistical values of 22 indexes related to low carbon economy were collected from four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16 indexes were screened out by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Daxing'an Mountains was con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region from 2001 to 2010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y comparing with the domestic aver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region in the past 10 years is between 0.3642 and 0.5614.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regional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good conclusion. On this basis, using GM (1Q1) forecasting model, the indexe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 forecas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region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ed by 2011-2020. But the advantage gap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is narrowed year by year, the superiority of region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desalinated year by year.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emonstration role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axing'anling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GM (1 + 1) model in the system, 7 indexes whose predicted values a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are selected, an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uniform desig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optimal results of theor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Daxing'an Mountains, the low-carbon economic comprehensive index is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by 20% as the regional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arget by 2020, and according to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of each index in the alternative scheme, From the index contribution degree, improve the difficul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evel, capital invest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and finally determine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After optimization,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Daxinganling region in 2020 can reach 0.8100, which is 16.3 times higher than the forecast value of 0.6964, and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of 20.41.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region from the four angles of raising the economic level, improving the residents' life, adjusting the energy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22;F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大兴安岭地区矿业资源开发情况的调查[J];黑龙江金融;2009年11期

2 牟树春;滕素岩;刘亚琴;;温室效应与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经营[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24期

3 王立功;刘桂英;付春玲;;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兴安岭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大安岭林产工业嬗变纪实[J];国际木业;2009年12期

5 王立功;付春玲;;黑龙江大兴安岭生态环境效益价值评价初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周凤云,李刚;大兴安岭地区小煤窑劳动卫生状况调查[J];林业劳动安全;1998年02期

7 李忠信;;卜留克产业对兴安盟发展的战略机遇[J];消费导刊;2008年10期

8 彭海杰;杰日格勒;特格喜;郭志刚;籍亚强;;大兴安岭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及趋势预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招标[J];煤气与热力;2008年01期

10 冯磊;;基于生态足迹的大兴安岭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勤;黄依南;;低碳经济及其国内外的新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穆岩;耿炜;;如何发展低碳经济[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郑志洋;武桂桃;;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王红宇;陈璐;白文娟;张丽娜;刘冠飞;;低碳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设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金宗哲;;低碳节水健康衣[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梁耀;;“低碳北碚,绿色北碚”建设方式浅谈[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规划低碳新城启动区 推动低碳城区建设[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8 瞿肖怡;张志军;李莉;;科技引领低碳生活 全力打造低碳社区[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9 张怡萌;胡国成;;中国低碳发展之路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陈旭峰;孙智群;;低碳何以可能及何以可行?[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低碳引来高智[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冯琦;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六大产业[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3 马婧婧;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邱登科;低碳设计 激活可持续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5 黄胜利;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能源未来[N];市场报;2009年

6 记者 邱登科 实习生 邬鹏;广州两会最潮话题:“低碳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新能源:托起低碳保定[N];保定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莉;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记者 张朝辉;亚太低碳经济论坛——2009中国峰会在北京举行[N];保定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庞东梅;抓住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袁小量;制造企业低碳竞争力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刘华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卢婧;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经济学探索[D];吉林大学;2013年

6 冯霞;城市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娣;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5 安红霞;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谭筱川;英国低碳经济发展及其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永胜;低碳经济立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贾东华;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王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视角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志琰;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2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32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