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内生动力:需求还是供给
[Abstract]:The endogenous motive force of a country'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 demand and supp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model which synthesizes the above two kinds of influence factors. Through the calibration and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ome growth in demand and the capital deepening in suppl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has little effect on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maintain a certain investment speed, to stabilize the growth, to raise the income of the residents and to deepen the ratio of capital to labor.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适宜技术、结构失衡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11JJD790033)
【分类号】: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和制度效应——基于一个随机前沿模型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2 胡向婷,张璐;地方保护主义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3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4 刘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5 孙军;;需求因素、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演变[J];南开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张军;金煜;;政府间财政改革、金融深化与中国的地区差距:脱落的环节(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6年01期
7 徐朝阳;;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2010年12期
8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刘凤良;阎衍;于泽;易信;;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取向:市场驱动与激励相容[J];改革;2013年10期
9 张国强;温军;汤向俊;;中国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民;张欣然;李茹茹;李彩霞;;新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转移互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2 张学鹏;;淄博市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才智;2010年08期
3 刘磊;;FDI对新疆三次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分布滞后模型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3期
4 赵阳;;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支持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5 杨博琼;陈建国;宫娇;;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度量[J];财经科学;2010年07期
6 杜传忠;韩元军;张孝岩;;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产业升级与就业规模[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7 彭宜钟;李少林;;辽宁省最优产业结构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8 黄赜琳;王敬云;;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9 罗福凯;杨晓艳;;关系型合约与公司价值——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10年30期
10 张斌;;流转税和所得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颢瀚;张明之;;长江三角洲经济成长阶段与合作创新之路[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2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Market Constraint on Technology Upgrading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y Downstream Enterprises' Loss Aversion[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罗正英;汤玲玲;徐亚云;;工业企业的创新成效及其资金来源的激励作用——基于江苏省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王文举;范合君;;我国地区产业同构的博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周西南;FDI对甘肃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津汝;制度变迁下的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增长[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鑫;中国林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潇丹;下游企业损失厌恶对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约束机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国峰;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白金鑫;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王盛华;政府行政介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罗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青英;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天天;节约型农业机械化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茂盛;毛战宾;;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3 陆长平;对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选择“悖论”的理论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4 魏下海;李树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的经验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5期
5 黄茂兴;李军军;;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刘伟,李绍荣;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7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8 刘军;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J];改革与战略;2003年01期
9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10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玉清;姜磊;;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散的源泉:资本深化还是效率改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7期
2 李睿;吴海滨;;产业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2期
3 向晓梅;;产业结构变迁: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拉动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0期
5 王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3期
6 孙燕萍;李辉;王永俊;;新疆兵团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市场论坛;2010年11期
7 李广涛;王辉;;山东省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研究——以德州市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07年39期
8 郑瑞坤;;安徽省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9 张辉;王晓霞;;北京市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9年04期
10 潘明清;;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变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价格月刊;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贵才;卢荻;;资本深化、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2 孙力军;胡云祥;;金融发展、市场化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刘伟;蔡志洲;张辉;;结构高度化、经济效率化与经济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和启示[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罗光强;曾福生;曾伟;;产业结构变迁对湖南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付强;;地区行政垄断、技术进步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技术进步的实证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宋在斗;陈秀山;;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198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大中;;收入效应、价格效应与中国的服务性消费[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9 谢永刚;张家丹;;灾后重建的理论探讨:基于生产力发展经济模型的应用分析[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10 曹阳;;就业压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渐进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绍兴文理学院经管学院 李生校;以创新为中心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N];绍兴日报;2008年
2 国信证券 黄茂;经济规律主导产业轮动[N];上海金融报;2006年
3 宋宏;在结构调整中推动产业升级[N];安徽日报;2007年
4 特约评论员 彭兴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棋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叶欢聚;审视过度投资[N];国际金融报;2004年
6 扬帆;五年发展惠泽百万群众[N];无锡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张李源清;“用工荒是个好现象”[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8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9 安宝强;养虎为患[N];中国工业报;2003年
10 刘伟;要素市场急待制度创新[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凌;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2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吴江;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11年
4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轶;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就业变动:中国实证与区域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蒋长流;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资本深化与资本生产率变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蒲艳萍;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D];重庆大学;2006年
8 刘宇;收入差距、政府干预与经济增长质量[D];复旦大学;2009年
9 唐家龙;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52-2007)[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菊;资本深化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赵金彦;广西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夏美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江帅;二元经济结构下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机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魏小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6 夏禹;劳动收入份额与收入分配差距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熊建军;论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制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健;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振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10 张继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原因与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49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49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