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六朝时期的经济变迁与社会风俗流变

发布时间:2018-07-28 13:10
【摘要】:六朝之前,中国南方社会处于较为贫穷和相对均等的状态,民众生活较为质朴。六朝时期,当时的经济结构特征成为影响其社会风俗流变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土地所有制的膨胀,民众贫富差距明显,经济畸形繁荣。社会财富积累在少数士族手中导致了奢靡之风的形成。随着土地制度弊端的不断暴露以及交换经济的发展、大土地所有制逐步分化以及小农经济逐渐发展,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也为隋唐时期的南北社会聚合和社会风气转变埋下了伏笔。
[Abstract]:Before the six dynasties, the society of southern China was relatively poor and relatively equal, and the people's life was relatively simple. During the six dynas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structure becam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cial customs. Due to the expansion of land ownership,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obvious, and the economy is malformed and prosperous.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wealth in the hands of a few gentry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extravagance. With the unceasing exposure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land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change economy, the gradu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large land ownership system and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began to change. This also for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north-south social cohesion and social climate change laid the foreshadowing.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129;K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泽;六朝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J];苏州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梅;;孙皓大杀大臣和宗室的原因及加强集权的措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金仁义;东晋南朝国婚之流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姚亦锋;论南京自然地形与古都风貌保护规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4 武廷海;;六朝建康规画[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5 李静飞;;北魏从班赐到班俸过渡时期的俸禄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姜伯勤;;论敦煌“守庄农作”型外庄与“合种”制经营[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7 邹清泉;;莫高窟唐代坐帐维摩画像考论[J];敦煌研究;2012年01期

8 贺云翱;;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试考[J];东南文化;2009年01期

9 杨晓春;;关于南朝陵墓神道石兽的名称问题[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10 贺云翱;;六朝都城佛寺和佛塔的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子烨;;东晋时期京口天师道及相关之历史问题——以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为中心[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南江涛;;齐竟陵王萧子良年谱[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五卷)[C];2006年

3 夏毅辉;;论中国文化内在发生、发展的地域因素——从“六朝”地理概念切入的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姚亦锋;;基于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郝培尧;董丽;;早期江南文化与江南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5 安朝辉;汉晋北地傅氏家族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7 王锐;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8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恩煦;明代北京释奠礼流变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静;何承天文学综论[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玉楼;汉魏六朝孝子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杨强;西晋北渡士族陆机交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彭朝风;政治与六朝绘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邹学莉;魏晋南朝表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旭明;刘琨与两晋之际的地方势力[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轩;魏晋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巩镭;汉末三国时期疾病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其林;六朝时期镇江的崛起[J];镇江高专学报;1997年02期

2 陈明光;;六朝“民田”的产权及交易方式[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3 张晓东;;六朝的漕运、地域格局与国家权力[J];史林;2010年03期

4 王玲;;六朝时期荆州地区的粮食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1期

5 吴春年;;南北朝时期忍冬纹样的特征及时代背景[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6 耿红;张海防;;六朝商业浅论[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7 高彦;;晋室南迁后建康的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6期

8 余方德;六朝时期太湖南岸的振兴和大族文化现象[J];江南论坛;1997年10期

9 谭书龙,李曼曼;六朝火灾论略[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张承宗;;六朝教育格局的多样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飞;;六朝妇女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卢海鸣;;六朝盐业初探[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恒全;;六十年来六朝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邹劲风;;论六朝时期金陵崛起的原因[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肖梦龙;;六朝时期镇江的崛起和显要地位[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6 顾琳;;试论六朝时期建康的邸[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高燮初;;关于六朝时期吴文化嬗变的几个问题[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8 罗宗真;;六朝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9 周才方;;略论六朝时期的南方玄学[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蒋明宏;;明代徐霞客家族经济变迁研究——兼考徐霞客母亲织布作坊之成因与性质[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洪峰;七年考古发掘确认云阳旧县坪遗址 为两汉至六期时期朐忍县城故址所在[N];中国文物报;2006年

2 朱逸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三角创意产业与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风度——南朝江南精神觉醒的载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徐吉军;南宋定都杭州对当地经济文化的重大影响[N];杭州日报;2005年

4 刘红婴;正确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N];光明日报;2006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王宇;南头:1600年前深圳的城[N];深圳商报;2006年

6 吴成国;汉魏六朝官吏治巫论析[N];光明日报;2007年

7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宁南六朝大墓昨日开门[N];南京日报;2006年

8 黄英;再现鲜为人知的西夏王朝[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9 吴琦 耿新建;厌常喜新 慕奇好异[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陈冬;从文化遗产热看到的希望[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3 程,

本文编号:2150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50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