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缺少约束的地方政府、资本与社会经济失衡——基于中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9 17:02
【摘要】:中国社会经济已出现相当程度的失衡。部分工人、农民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内需一直不足,环境污染等。这些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时期曾普遍出现过。当时,工会力量尚不能有效约束资本,民主制度尚把广大劳工排除在外,导致政府与资本结盟,缺少约束的资本追求利润导致社会经济失衡。但随着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劳动通过民选政府间接约束资本。工会力量的不断强大直接约束资本。由此,劳资的力量趋于平衡促成社会经济不断走向平衡。当下的中国,工会尚不能对资本形成有效约束。民众对民主的实际参与度低,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为GDP高度依赖资本,导致资本缺少约束,社会经济走向失衡。要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的平衡,首要是实现劳资双方的力量平衡,从而可相互制约,使得政府成为中立平衡的政府。民主制度、相对独立的工会以及充分的新闻自由是关键。
[Abstract]:China's social economy ha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imbalance. Some workers, farmers can not get fair treatment, domestic demand has been inadequ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These phenomena appeared widely in the period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at time, the labor union could not restrain the capital effectively, the democratic system still excluded the vast number of workers, which led t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apital alliance, the lack of the restrained capital to pursue the profit caus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mbalance. But with the advent of popular democracy, labor indirectly restrains capital through elected governments. The growing strength of trade unions directly constrains capital. As a result, the labor force tends to balance to promot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balance. In today's China, trade unions are not yet effectively constrained by capital formation. People's actual participation in democracy is low and can't effectively restrain local governments.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highly dependent on capital for GDP,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capital constraints and the imbalance of social econom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social economy in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so as to restrict each other and make the government a neutral and balanced government. Democracy, relatively independent trade unions and full press freedom are key.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00年06期

2 樊明;;中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政治因素——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的一种解释[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3 樊明;;温室气体减排的中外制度比较[J];经济纵横;2011年01期

4 杜晓溪;俞思念;;社会治理范式转换中的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政府主导及其限度分析[J];求索;2011年05期

5 陶勇;;中国地方政府行为企业化变迁的财政逻辑[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樊明;吕帆;;失衡的地方政府和失衡的劳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3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爱林;陈海秋;;20世纪以来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概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陈红梅;栾光远;;北京市投资、消费、净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3 夏菊子;;土地财政存废之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刘中梅;宗艳霞;张馨;;社会转型背景下环境风险的法律治理机制回应[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姜爱林;钟京涛;张志辉;;论国内外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姜爱林;钟京涛;张志辉;;国内外城市环境治理发展历程述评[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姜爱林;陈海秋;;论国内外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益峰;;土地财政及其动因[J];城市问题;2014年01期

9 梅雪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浪潮分析[J];世界历史;2002年01期

10 宁军明;涂大坤;;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基于钱纳里一般工业化模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贾全明;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中国道路及其实践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斌;企业进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建斌;传统民居生态经验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朱清;居民环境偏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8 杨冕;生产要素/能源品种替代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杨君;资本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刘雨平;地方政府行为驱动下的城市空间演化及其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芳琳;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内部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世英;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素辉;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4 韩海;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尚宇晨;20世纪70年代美国城市水污染与联邦政府的治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效恩;春天不再寂静[D];山东大学;2007年

7 钟志东;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变革[D];南昌大学;2008年

8 陈瑞杰;试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河流的污染和治理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滕永琛;试析“黑色幽默”与60年代美国的“荒谬世界”[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孙兵;试论美国的女性环保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凯;;农村发展与“基层政府公司化”[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10期

2 卜国琴;;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设计的实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3 胡志伟;刘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省域竞争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4期

4 刘庭;贺俊;;世贸组织制度和核心劳工标准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2期

5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00年06期

6 曲仲湘,赵丛礼;环境保护问题及关于建立环境学的探讨[J];环境科学丛刊;1985年07期

7 樊明;;中国高投资率、低消费率的政治因素——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的一种解释[J];经济经纬;2009年02期

8 托尼·赛奇;邵明阳;;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9 胡学勤;;我国高投资率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7年09期

10 洪银兴;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J];经济学家;199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李善同 何建武 段志刚;[N];经济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雅丽;;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J];中国物价;2007年08期

2 刘杨;宋瑞敏;;基于经济收入恒等式的经济失衡研究[J];商业时代;2008年05期

3 杨长江;程锋;;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趋势与中国经济转型[J];南方经济;2008年12期

4 赵利利;;基于金融视角的中美经济失衡研究[J];中国市场;2010年39期

5 丁文蕾;;当前货币战的本质在于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18期

6 毛红燕;;外部经济失衡的内在原因分析及协调对策[J];经济论坛;2006年16期

7 章璇;;消费者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5期

8 周艳;;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03期

9 赵婉;;中国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选择[J];理论参考;2011年02期

10 范新宇;述评80年代世界经济特征[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燕生;;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衡量及根源[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2 Vitaly Shvydko;;全球化对国际经济失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3 刘威;陈继勇;;全球经济失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Harry Clarke;;巨星的上升与陨落:经济失衡与全球环境限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5 唐未兵;王韧;;国际经济失衡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G20所设指标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6 陈向明;;全球经济失衡与区域再平衡: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的空间集聚转移是否重要?(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余振;;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及其可持续性——基于东亚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马先仙;姜凌;;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可持续性与解决途径——基于国际储备供求关系视角的研究[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炳才;;国际经济失衡的另类解说[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宇;;人民币升值助长全球经济失衡[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鲁军 杨文武;中国在调整全球经济失衡中的定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宋焱;对话磋商: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积极之道[N];金融时报;2007年

3 成锋;全球经济失衡恶化速度减缓[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记者 张煜柠;后危机时代:除旧患 解新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特派记者 吴晓鹏;平衡增长:全球经济失衡的“巴别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宋焱;对话合作:全球经济失衡的解决之道[N];金融时报;2006年

7 夏斌;美国要为全球经济失衡负责[N];上海金融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杨川梅;衰退的核心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9 渣打银行资深外汇策略师 马德威;警惕公共部门急遽上升的风险[N];中国贸易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听雨;G20就经济失衡一揽子指标达成一致[N];中国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蕾;要素流动与全球经济失衡[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2 胡晓;美国经济失衡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卢瑾;全球经济失衡:特征、机制及可持续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张坤;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与东亚经济转型[D];吉林大学;2013年

6 苏应蓉;东亚地区钉住汇率制度与外向型经济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高倩倩;从市场角度看当前全球经济失衡[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Z,

本文编号:2174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74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