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5 15:38
【摘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已倒逼资源型城市实施转型。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令人担忧,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由于资源枯竭和产业衰退导致的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已经迫在眉睫。鉴于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经验,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生态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主动渐进式的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合理制定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策略,使政府真正起到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主导作用,在重大产业布局、投融资、财政税收、科技人才、环境整治与保护、劳动保障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优化予以政策扶持。同时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生态经济系统优化的模式选择。
[Abstract]:Resource exhau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forc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economic system in resource-based cities is worrying. Resource-based cities are faced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due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ue to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high emission and the prominent social contradictions caused by resource depletion and industrial decline, the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s imminent. In view of this, our country can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economy system of foreign resource-based cities, adhere to the government as the leadi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activ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we should rationally formulate the strategy of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reall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major industries,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finance and tax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protection, Labor secur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ources-based city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 optimization to give policy support. At the same time, each region should make a good choice of the mode of ecological economic system optim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哈大齐工业走廊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12514097)
【分类号】:X321;F299.23;F1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腾有正;环境经济问题的哲学思考——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及其解决途径(接续)[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1年04期

2 全海;;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年04期

3 刘海清;;兰州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4 严以绥,,肖焰恒,高继宏;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J];新疆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5 张壬午,胡梅,吴玉霞,刘雪颖,王玉刚;德惠市生态农业建设与系统综合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9年01期

6 郭杰;武玉英;;北京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5期

7 卓玛措;冯起;司建华;;基于能值分析的青海省生态经济系统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8 刘沙;;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以攀枝花市生态经济系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5期

9 付永生;;基于生态经济系统视角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原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5期

10 潘安;李铁松;;南充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四川环境;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杨婉;刘杰;于书霞;葛晓东;;基于能值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3 周振民;;西北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张江书;查良松;;我国生态安全模式定量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焦文婷;陈兴鹏;张子龙;逯承鹏;郭晓佳;;基于能值分析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物质代谢与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甘肃正宁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寇薇;;加快我国特别是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步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徐海;;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10 董锁成;王海英;张小军;刘贵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为例[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隋凤富;加快建设生态经济[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记者 宋斌 蔡敏 高杰 杭春燕;环保总局:盼2020年诞生第一批“绿省”[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杨清心 周斌;为让洱海碧水长流……[N];经济日报;2009年

4 董锁成 陶宝祥 郑杰;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0年

5 本刊记者 李真 谢群;注重生态修复 让湖泊休养生息[N];中国水利报;2009年

6 董锁成(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旱启示录[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记者 殷尚清;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示范项目启动[N];甘肃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林英 通讯员 何春权;用绿色装点黑土地[N];光明日报;2001年

9 记者 鄢玫;昔日山光田瘦人穷 今朝山清水秀人富[N];江西日报;2002年

10 记者 王翰林;吉林省开创环保型效益经济新模式[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荆立新;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3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任丽燕;湿地景观演化的驱动力、效应及分区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商华;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梁若皓;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胡兵辉;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及其时序测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俊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状态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张建玲;生产型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斯蔼;生态经济学模型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子婷;龙滩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元强;生态经济的哲学透视[D];新疆大学;2007年

3 张英华;山东省青岛市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4 赵毓梅;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测度方法及案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一美;大连市金州区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敬龙;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袁超义;流域梯级水电基本开发模式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翠张玲;喀斯特地区庭园生态经济优化与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综合防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谢义林;崇左市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途径的探讨[D];广西大学;2007年

10 杨智强;市场生态系统及其能值分析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84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84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