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
[Abstract]:State-owned economy 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base of socialism, is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hat realizes common prosperity. The state-owned economy is a great pioneering undertak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tegrates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on a large scale 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 From the paradigm of pan-westernization,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ttempts to continue to weaken the strength of China's state-owned economy, which is not only a deliberate attempt to avoi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a departure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China to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 is to vigorously develop and strengthen the public ownership economy dominated by the state-owned economy. " The withdrawa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profit-making areas will gradually weaken the ruling ba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JJD79001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13&ZD022)的部分成果 吉林大学“985工程”中国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12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济广;;经济体制改革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再辨析[J];管理学刊;2012年01期
2 裴长洪;;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涛;简析西部省区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面临的财政压力[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秦海林;;农村实际税负变化与二元财政测度[J];财经论丛;2010年05期
3 叶建春;;试论农村税制改革问题[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郁慧;;“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与中国对外援助[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守刚;;现代“家财型财政”与中国国家构建[J];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01期
6 周威;;完善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基于审计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05期
7 郭克莎;;国有工业调整改革是搞活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J];财政研究;2014年10期
8 许飞琼;;中国新型灾害损失补偿制度的合理取向——从政府包办救灾走向以保险为主体的多维救灾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屈驳韵,陈旭红,李春林;河北省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10 徐传谌;王勇;;国有经济产业分布影响因素的面板协整模型分析[J];经济问题;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守刚;;国家构建中现代家财型财政的兴衰[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PRCGEM课题组;;第二十九章 中国税制改革效应的模拟与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3 张晏;龚六堂;;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2 徐翠萍;中国农户收入、生产行为与技术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郑小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财政约束下的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农村治理[D];复旦大学;2011年
5 刘晓光;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投入保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姚绍学;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理论与实证[D];天津大学;2003年
7 杨世宁;西南军政委员会与建国初期西南区的政权接管[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恒龙;转型期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9 薛艳;我国林业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铭辉;广西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旅游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顾正纲;财政联邦制下的我国地方税收体系探讨[D];沈阳大学;2011年
3 张鲁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蒋宇宁;我国财政经济预测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华;西部大开发与财政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6 张维;试论我国税制模式中主体税种的选择[D];厦门大学;2001年
7 黄启才;福建省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研究[D];福州大学;2003年
8 刘彦;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演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9 史威;对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法律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胜;改革以来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保;;企业公有性、效率与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2 赵华荃;;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3 余菁;;美国公司治理:公司控制权转移的历史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7期
4 甄红线;;终极所有权与公司绩效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9年02期
5 袁富华;;长期增长过程的“结构性加速”与“结构性减速”: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6 李扬;张晓晶;常欣;汤铎铎;李成;;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上)[J];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7 李扬;张晓晶;常欣;汤铎铎;李成;;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下)[J];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8 杨新铭;杨春学;;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的一种定量估算[J];经济学动态;2012年10期
9 张文魁;;国有企业改革30年的中国范式及其挑战[J];改革;2008年10期
10 李成瑞;;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测算[J];探索;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CBN记者 徐以升;[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满;转轨时期共同富裕原则再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钟声;略谈“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J];琼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张秀莲;浅析共同富裕理论[J];山西统计;2001年04期
4 张秀莲;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J];山西统计;2001年08期
5 王满;转轨时期共同富裕原则再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董全瑞;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J];求是;2003年05期
7 孙武安,尚丽琴;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任立新,陈宝松;全面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5期
9 叶海芹;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思考[J];前沿;2003年05期
10 陆作人;试解读共同富裕[J];前沿;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宁向东;;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贫富差距[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石冀平;;关于共同富裕的几个问题[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赵建平;;科学发展: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开拓[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周荧;;先富带后富 实现共同富裕——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A];铁流19(上)——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5 邱瑜;;邓小平心目中的共同富裕状态——解读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两段谈话[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中)[C];2011年
6 孙业礼;;共同富裕——60年来几代领导人的探索与追寻[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7 杨文森;翁学辉;;共同富裕视角下的第三次分配发展的正式制度缺失与构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春津;;正确认识“共同富裕”的“趋势原则”[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鹏;;档案信息化建设区域共同富裕之初探[A];广西档案2010年第1期(总第97期)[C];2010年
10 俞礼祥;曹仁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圣祥;共同富裕:持续发展的前提[N];国际金融报;2005年
2 郑晓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N];山西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谷亚光;让非公经济为人民共同富裕做贡献[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于春晖;以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N];人民日报;2006年
5 沈宝祥;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两个主要体现[N];学习时报;2006年
6 于长洪邋葛素表 唐璐;“中国真正追求的,还是全民共同富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李方俭;黑龙江垦区力推“职工共同富裕”[N];工人日报;2011年
8 杨洪生;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N];北大荒日报;2011年
9 记者 罗静雯 戴娟 张浩淼 刘洋 李幸 文晶 实习生 王显瑶 陈煦嫣;重庆探路共同富裕[N];重庆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龙在宇;现在是该抓共同富裕的时候了[N];重庆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映;论共同富裕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2 朱冠
本文编号:2185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85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