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新经济地理理论视域下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及政策启示

发布时间:2018-08-25 18:48
【摘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生产要素跨区域调动未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差距,因此,需要重新探视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地区差距源于本地市场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作用下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偏离。这一机制揭示出"第一自然"差异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自然"差异则进一步强化了地区差距。未来政策的调整应转变传统的协调发展观,细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机制,制定偏向于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构建梯度化的政策体系,最终实现区域间竞争式发展。
[Abstract]:The practice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that the trans-regional mobiliz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can not effectively narrow the regional gap in China, so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e framework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e regional disparity originates from the spatial dev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ocal market effect and cost of living effect. This mechanism reveals that the "first nature" difference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and the "second nature" difference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regional gap. The adjustment of future policie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fin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mechanism between developed and underdeveloped areas, formulate preferential policies in favor of backward areas, and construct a gradient policy system.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ompetition is realized.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南北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10AJL010)
【分类号】:F12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继琼;徐鹏;;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基于Theil指数的分解[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2 豆建民;刘欣;;中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10期

3 覃成林;张华;张技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新趋势及成因——基于人口加权变异系数的测度及其空间和产业二重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10期

4 王文利;;试论基础设施投资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以甘、宁、青、藏、新五省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尹希果;岑剑雄;;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基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2期

6 沈体雁;劳昕;张晓欢;;经济密度: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6期

7 杨永恒;胡鞍钢;张宁;;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差距和不协调——历史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四个世界”[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8 张锦宗;梁进社;朱瑜馨;;新疆民族人口与区域经济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9 徐阳;郗恩崇;苏兵;;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理论与改革;2013年02期

10 张富田;;区域金融深化与政府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魏婕;王满仓;;中国省际公共支出差异的来源与分解——基于Shapely值分解方法[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2 汪毅霖;;人类发展指数测度方法的改进路径与方向——基于HDR2010和中国经验分析的思考[J];西部论坛;2011年04期

3 崔建军;;中国区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金融视角下的“一个中国,四个世界”[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4 徐立;陈斌;;贪污罪基本问题新论[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6 赵忠龙;;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的法治化[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刘光华;郝宽国;;“驻京办”、“跑部钱进”与财政分配体制的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汪毅霖;;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原理、构建和应用——基于HDI2010新方法的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测算[J];西部论坛;2012年04期

9 沈体雁;张晓欢;赵作权;赵璐;;我国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1期

10 李玲鞠;曾国良;;我国少数民族的知识群落划分——基于知识获取的聚类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高雪萍;中国农村人类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罗斌;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的制度建设[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吴乐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失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樊宏;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形势分析与综合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镇镇;公民精神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变革[D];上海大学;2010年

9 李超;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2年

10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一;中国现阶段地区间收入分配持续不平等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梁小翠;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汝影;中国标准经济区划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许海涛;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徐红;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及其整合[D];宁波大学;2010年

6 罗怡;无增长式发展及其公共政策内涵[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胡斌;我国省际间人类发展指数(HDI)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帆;宁夏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袁俏;湖南省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张藕香;张军政;;我国区域不均等:分解方法与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隋墨茹,王晓蓉;四川城乡市场差距日益拉大[J];财经科学;1994年06期

4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5 洪亮;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关系的理论演变[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1期

6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7 李勇;王满仓;;金融战略、产权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J];财经研究;2012年06期

8 阎坤;于树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年01期

9 罗文斌;吴次芳;冯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10 周天勇;蒋震;;要素聚集程度对公共服务提供能力的影响[J];财政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桂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距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0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0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2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