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耦合效应研究
[Abstract]:In this paper, an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tech product expor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ata concentration of several variables measuring the level of sci-tech innovation and high-tech product export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on the export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products through the model of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ion la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tal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input and outp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a limited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high-tech product exports,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lated variabl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3;F276.44;F75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瑞峰;郭玉堂;;我国科技活动人员数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2 魏龙;李丽娟;;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2期
3 徐二明;杨正沛;奚艳燕;;技术创新资源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绩效的影响:来自52个国家高新区的证据[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4 孙玮;王九云;成力为;;技术来源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产率——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阳;鲍步云;刘朝臣;汪上;;创新: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基本路径——以安徽省农业装备制造行业面板数据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瑞峰;郭玉堂;;我国科技活动人员数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4期
3 仇怡;;我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陈丽珍;赵美玲;;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刘秀玲;;中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姜凌;曾珠;;中日创新及国际贸易效应比较分析——以专利为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5期
7 贾炳艳;韩银亚;张伟伟;;技术创新对河北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22期
8 柴慧萍;;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16期
9 王俊;黄先海;;跨国外包体系下技术创新的出口效应——基于浙江省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10期
10 毕克新;杨朝均;艾明晔;;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丽珍;赵美玲;;基于Logistic模型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晗;徐二明;杨正沛;;基于区域差异的创业集群创新投入对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清光;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2 赵宏;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的国际贸易摩擦及其解决途径[D];厦门大学;2007年
3 兰宏;全球价值链下的学习障碍和低端锁定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向阳;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知识治理机制及其效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高宏伟;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本地化实证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7 吴航;企业国际化、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程萍;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青;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2 杨栋;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3 陈赛花;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王娇梅;技术创新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谢勇;技术创新对日本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汲伟玮;中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农产品对外贸易[D];宁波大学;2011年
7 邹科;研发投入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晓青;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与企业应对策略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方妙杰;技术创新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10 蒋渝;技术创新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肖;冯根福;;三种R&D溢出与本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1期
2 唐五湘;刘志辉;;北京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T型关联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3 魏龙;李丽娟;;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2期
4 汪素芹,程静;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与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5期
5 谢军;;技术能力与企业出口绩效间关系的经验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6 罗双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探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8 邓路;高连水;;FDI强度与自主创新效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4期
9 吴延兵;;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8期
10 庄宇;杨新娟;常玉;;西部科技园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京;王冠宜;窦民;;全球化碰撞与青岛反思[J];招商周刊;2004年51期
2 窦金美;;科技兴贸:天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的动力[J];经营与管理;2007年02期
3 ;写给新世纪的报告——1999年科技兴贸工作回眸[J];科技成果纵横;2000年01期
4 ;科技[J];港口经济;2001年02期
5 杨昌荣;高增长背后的反思——当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04年02期
6 唐康;赖明勇;潘向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流量分析及市场潜力研究[J];新远见;2006年11期
7 卢小平;;拓展“高新”产品出口是时候了[J];广东大经贸;1999年07期
8 戎卫东;关于设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业园的若干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8期
9 ;政策法规[J];中国乡镇企业技术市场;2000年04期
10 沈亚军;;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文骏;童利标;李从利;袁魏华;陈文兵;;军校学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冯聪;;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地质人才培养——关于高校地学人才培养的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先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陈刚;李昕;裴健;;新专业建设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哈工大材料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5 陈金炎;;加强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地质科技创新能力[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舒飞涛;崔洪章;许静;张树兰;;把握科技创新政策 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年
7 盛培秀;;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之对策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中可;苏维词;马黎;;影响贵州企业科技创新的互动机制及对策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9 许景辉;张成凤;;“引、育、管”式的电气专业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模式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任冬梅;;关于增强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辛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获新突破[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2 大连市市长 李永金;举全市之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N];国际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吴凯 通讯员 张梦麒;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何以大增[N];经济日报;2005年
4 张毅;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巨大[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青;青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N];国际商报;2002年
6 王新佳;自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仍需国家支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梁懿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中困惑凸显[N];国际商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玉玲;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新特点[N];光明日报;2004年
9 记者 张朝祥 通讯员 周浩;广东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增[N];经济参考报;2000年
10 记者 任毅谦;扶持、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永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冯远;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谭恒;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张亚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文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耿迪;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朱毅;中国金融自由化进程及其对实体经济影响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国平;我国县域科技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吕建荣;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历史与现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桃荣;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2 李e,
本文编号:2224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24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