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及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1990s, according to the rul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complied with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which to some extent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such as the serious pollution of pollution-intensive industries to the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its effect o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分类号】:F124;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雅娜;;“十一五”时期辽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年01期
2 张安忠;;论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4期
3 戴宏伟;;我国制造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04期
4 何龙斌;;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要有新思路[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12期
5 李家玉;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08期
6 谢姚刚;理性看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7 胡舜;邓勇;;基于FDI的污染密集产业跨国转移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羊绍武;;环境与资源双重约束下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J];经济师;2008年08期
9 李作战;李梅;;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全球产业转移之中国分析[J];兰州学刊;2007年07期
10 何立胜,张秋;试论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升级[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丽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2 余斌;陈秋贵;;论主动式产业转移及相关政策建议[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杨学坤,裴子英,韩丽珠;日本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3年11期
4 魏后凯;白玫;;中国企业迁移的特征、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J];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5 李富;;国际产业转移下中国不同类型企业自主创新的趋向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2年05期
6 刘贵清;;环境管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16期
7 刘健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我见[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张文婧;廖进中;廖任飞;;关于“单位GDP碳排放”概念的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吴琦;;合肥经济圈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侯铁珊,陈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艳秀;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关雁春;生态主义的“红色”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赵怡本;三都澳海岸带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延勇;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吴树斌;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党远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劭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环境演变驱动力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仪;跨国污染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柴晔;国际贸易隐含污染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小溪;国际环境干预与中国环境外交[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愉光;贸易转移、FDI与中国的环境污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徐青;中国工业出口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孟睿;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梁春艳;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9 王强;规模经济下“污染避难所”假说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朋莉;论产业转移中的农民环境权益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杰;FDI的技术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14期
2 马廷玉;辽宁发展产业集群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1期
3 倪翠玲;;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江绮萍;试论我国外商投资的就业效应[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谢姚刚;理性看待污染密集产业转移[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1期
6 王莹;在华跨国公司技术外溢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2年04期
7 吴伟萍;广东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策略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3期
8 夏友富;外商转移污染密集产业的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5年02期
9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10 夏友富;外商投资中国污染密集产业现状、后果及其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刚;;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J];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2 张雪春;;从富士康和本田事件看中国经济转型需要做什么[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5期
3 王国中;杜云鹏;;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7年03期
4 李轶琼;;中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9期
5 宋梁禾;;浅析中国假货现象存在的原因[J];技术与市场;2011年02期
6 侯方淼;李洋;;浅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7 张良;;演化博弈思想的制度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研究的新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何记东;;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2007年05期
9 侯方淼;李洋;;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刘兵权;;国际产业转移与东亚外汇储备——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庆峰;周毕文;;房地产商品发展的新趋势——绿色住宅[A];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朱卫华;钱金良;陈蕊;杨那;田玉华;;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对策[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茜;;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4 孙海光;孙雄宇;包伟徽;;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宋国慧;李云峰;;强化循环经济理念在西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6 郑易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卫新;;中小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王海英;李媛;方普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彭易成;张霞;;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杨德栋;;矿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阮修星;市场化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转型关键[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2 浦江潮;“民工荒”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3 深圳商报记者 黄炎;房地产泡沫阻碍中国经济转型[N];深圳商报;2011年
4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教授 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中国经济转型[N];解放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 陈伟;民资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抓手[N];中国经营报;2010年
6 通讯员 王东;我市荣膺2010中国经济转型示范城市称号[N];朔州日报;2011年
7 田倩平;中国经济转型低碳 自主品牌着意“绿化”[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 张茉楠;“加薪潮”将带动中国经济二次起飞[N];证券时报;2010年
9 林伯强;什么是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着手点[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 于军;农民工市民化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突破口[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耀;绿色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2 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任峗;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宇燕;产业转移与传统农区工业化[D];河南大学;2009年
7 蔡芳;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李超;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刘贞;基于市场交易的电能与环境协调激励电价机制设计[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高有福;环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园园;中国循环经济问题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宇彤;新疆循环经济立法的完善及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李少文;我国与绿色壁垒相关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柯崇宜;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业的改革思路与实施策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成华;环境保护导向下的中国区域限批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何朝晖;湖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徐助胜;绿色物流在株化集团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8 喻寄宏;资源节约型社会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李亮;面向循环经济的我国现代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赵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5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65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