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产能过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2 13:00
【摘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显现出来,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引导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了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以及风电设备等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并从环保、土地、项目审批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产业发展导向和抑制产能过剩的对策措施。其实,产能过剩一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抑制产能过剩的相关政策几乎没有间断过,产能过剩问题仍然反复出现。从产能过剩的成因来看,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企业的投资决策会受到地方政府极大地影响,所以,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我国现阶段的产能过剩问题。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力图将研究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分析与坚实的经验研究基础上。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产业组织理论、福利经济学、政府经济学中的过度竞争理论、过度进入、过度投资、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等相关研究成果,并进一步结合我国的财政分权制度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从基本理论与制度背景出发,研究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作用机理、产能过剩中地方政府间以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博弈。以我国2005~2011年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固定效应模型、分组检验等,探讨地方财政自给度、地方GDP增速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情况。同时,对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进行研究,最终,结合本文的分析提出缓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对策建议。 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 第二部分是文献述评,主要内容包括:对产能过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经济周期、企业决策、体制因素三方面,总结了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从产能过剩问题是否需要政府的介入加以解决的角度,归纳了缓解产能过剩的对策措施。 第三部分是研究产能过剩与地方政府行为的理论基础,包括:过度竞争、过度进入与过度投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理论。 第四部分是地方政府行为诱发产能过剩的机理分析。1994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大的财权、事权,增加了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也形成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由于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同样渗透在财政制度中,虽然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但是,目前绝大部分财权仍集中于中央,地方政府并没有相应的财权,即地方政府实际拥有的事权与财权并不匹配,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各地方政府均竭力向制度外发展、寻求制度外资源。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地方政府可能会以土地、资源、环境等为代价来换取地方经济的增长。通过使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的方式,干预企业投资决策与市场运行机制,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的以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也使得地方官员将地区发展过度地集中在了GDP的增长率上。在晋升博弈中,只有有限数量的地方政府官员可以获得晋升,某一个地方政府官员获得晋升会直接降低其他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机会,这种具有零和博弈特征的政治锦标赛模式,势必会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转化为为了政治收益而不计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恶性竞争。因此,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也成为地方政府过度干预企业投资决策的动力之一,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问题的加剧。 正是出于对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官员政绩两方面的考虑,使得地方政府间形成了一定的相互竞争的关系,由于相应体制、制度的不健全,这种竞争关系愈演愈烈,导致了地方政府不惜以土地、环境、资源等作为所谓的“优惠条件”,对辖区内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过度地干预。具体措施包括:使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以及风险外部化。在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方面,一是以土地优惠为手段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由于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以及部分土地的模糊产权,使得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的形式对企业实行补贴成为可能。二是以环境为手段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实行的是双重管理体制,即各地区的环境保护局,既要接受地方政府、地方党委的领导,又要接受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指导,其中以地方管理为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该地区环保部门的工作。三是以税收优惠为手段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在竞争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会以低税率、较少的税种作为吸引企业投资的优惠条件,从而在市场和资源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在风险外部化方面,首先,一方面地方政府作为该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对这些商业银行有着较强的控制力,并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该地区的分支机构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使得银行的信贷容易受到地方政府的影响和干预;另一方面,我国的国有控股银行仍然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存贷款利率并没有实现市场化,银行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取资金。两方面因素相结合,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帮助企业从商业银行得到低成本的贷款。第二,政策性贷款的成本往往非常低且期限较长,地方政府会利用各种手段从政策性银行获取贷款后,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让企业使用资金,例如,利用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获取资金,帮助企业完成原应由投资企业自己来承担的建设任务等。此外,土地的模糊产权使得地方政府能为企业投资提供大量实质性的补贴,金融体系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地方政府能够帮助本地企业转嫁融资成本和风险,即使得投资成本和风险外部化,投资者的私人成本远小于社会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投资的激励结构和企业的投资行为扭曲。相应地,地方政府行为诱发的产能过剩问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对居民利益的影响、对税收制度的影响以及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等。 第五部分是产能过剩中的各方博弈。对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理论分析,主要是从博弈论的角度解释地方政府间以及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企业间决策的相互影响机理。地方政府间的博弈主要包括:地方政府间的财政竞争博弈以及官员晋升博弈。对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与企业间的决策博弈,主要研究在经济平稳期以及经济发展出现过热时,地方政府利用制度外竞争手段(文章中仅对地方政府利用违规税收优惠吸引企业投资的情况进行研究,而不考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金融等手段进行引资的情况)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第六部分是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在实证研究方面,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2005~2011年数据的分析,从地方财政自给度、地方GDP增速以及国有企业三个方面考察了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下的企业过度投资情况。验证了三个假说,包括:①地方财政自给度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即财政自给度越低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②地方GDP增长率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即GDP增速越快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③无论是地方国有还是中央国有企业均存在过度投资情况。由此,建议对于缓解由地方政府干预所诱发的过度投资现象,可以主要从财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弱化GDP增速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企分开等几方面进行治理。例如,在财政体制方面,健全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宏观经济稳定、财政能力均等化等目标;在弱化GDP增速指标的影响方面,重点是要改革现行的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将体系中引入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地区实际发展状况的多种指标;在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方面,通过转变地方政府的干预方式等手段,明确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在案例分析方面,本文以电解铝行业为例,对我国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状况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对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的研究,总结出行业产能过剩的特点与成因,即虽然目前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受到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但体制性因素才是引起产能过剩加剧的主要原因。再一次印证了本文的观点。 第七部分是对策建议。基于本文对我国目前行业产能过剩状况的研究,主要从健全制度、完善规制以及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在健全财政制度以及官员晋升制度方面,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政制度安排;优化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完善中央政府规制方面,保障中央政策执行力;抑制地方保护行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在明确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方面,要转变地方政府干预方式,建立“有限政府”;引导地方政府由竞争走向竞合;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服务意识等。 第八部分是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揭示了产能过剩形成与加剧的作用机理,指出我国现阶段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应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以及企业投资行为的过度干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缓解产能过剩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①指出了目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产生与加剧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揭示了其对产能过剩形成与加剧的作用机理,指出我国现阶段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加剧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应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与企业投资行为的过度干预。②验证了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下的企业过度投资情况。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对上市公司2005~2011年数据的分析,从地方财政自给度、地方GDP增速以及国有企业三个方面考察了地方政府行为影响下的企业过度投资情况。并提出可以主要从财政体制的健全和完善、弱化GDP增速对地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企分开等几方面缓解产能过剩问题。③提出了产能过剩新的分类方式。本文从经济周期、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的视角,按引起产能过剩的原因,将产能过剩的种类重新归纳总结,提出了产能过剩可分为周期性产能过剩、战略性产能过剩以及体制性产能过剩三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小芳;王迪明;邹存慧;;我国投资和消费结构合理区间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2 王立国;;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决策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3 王立国;张日旭;;财政分权背景下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2期

4 王小利;我国GDP长期增长中公共支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5 于长革;;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6 周建;汪伟;;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来自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7 周中胜;罗正英;;财政分权、政府层级与企业过度投资——来自地区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1年11期

8 张海星;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J];财贸经济;2004年11期

9 郭庆旺,贾俊雪;财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10 孙仁宏;;扩大政府公共投资:政策背景、效应分析与对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兵;公共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董少林;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潘娟;财政分权对地区经济不平衡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万江;中央经济政策的地方执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冯俊诚;中国官员治理与政府支出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6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66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e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