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重庆两江新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3 14:01
【摘要】:两江新区是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是国家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措施,,肩负着促进西部大开发、探索改革发展新模式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重任。产业集群则是经济效率的源泉,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所以,为促进两江新区的迅速崛起,有必要从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角度对两江新区产业经济作出具体分析,发现集群产业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从两江新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入手,结合产业集群及集群动力机制的理论知识,对新区产业集群的现状、集群模式和特点作出具体分析,采用区位商系数法对新区集群度进行计算,并将两江新区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在确定新区动力因素的前提下,采用SPSS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动力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具体分析每个动力因素的作用及部分作用机理,结合系统动力学知识,构建两江新区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模型;再次,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群的动力机制做出评价;最后,本文结合分析结论,重点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目前两江新区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状态做出了调查,使本文的研宄更贴合实际情况;第二,本文改进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集群动力机制进行评价,使研宄结论更加充实。
[Abstract]:The Liangjiang New area is the third state-level new district in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the country to fully implement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314",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dea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implement the overall strateg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is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promoting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Explore the new model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important task. Industrial cluster is the source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he key power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rise of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of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from the angle of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luster industrial economy, and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Liangjiang New area,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luster, and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mod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the new area. The cluster degree of the new area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location quotien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between the Liangjiang New area and the Pudong New area and the Binhai New area. Secondly, under the premise of determining the dynamic factors of the new area, the SPSS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dynamic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each dynamic factor and part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of system dynamics, build a dynamic mechanism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n Liangjiang New area. In this pape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cluster.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uster.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has two points: firs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mo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luster, which makes the conclusion more substantial.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文元;关于海淀新区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关村;2004年S1期

2 ;汗水筑新城——记沈北新区城乡建设管理局[J];党史纵横;2006年12期

3 孙世国;王君;;加快滨海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天津经济;2006年04期

4 李亚力;;强化四种意识 积极支持新区发展[J];天津经济;2005年08期

5 曹佩肃;王锐;;郑东新区发展下的高校管理与电力建设[J];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6 本刊记者;;全新“引擎”带来充沛动力——朝阳市龙城新区发展见闻[J];今日辽宁;2010年05期

7 李鹏;沈爱华;;哈尔滨市松北区开发进程中行政资源配置的对策及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治华,王代全;树立新区形象 谋划新区发展[J];政策;2002年08期

9 李超;朱祖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振兴三明工业基地的道路选择[J];价值工程;2006年01期

10 洪燕;;制度集聚:我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新解释——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峰;;文化产业集群治理结构、机制与策略研究[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田艳平;;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支撑要素分析[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马力;;以产业集群为指向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激宇;张士云;王晓润;鹿亚飞;;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特征与竞争优势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小林;;谈廊坊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演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地方政府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的机制分析[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张超;;基于廊坊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刘晏如;创新两江 开放新区[N];重庆日报;2010年

2 记者 罗静雯;凝聚社会各界智慧 助推两江新区发展[N];重庆日报;2010年

3 记者 肖竹;薄熙来等在两江新区调研[N];重庆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钧;两江新区发展民调显示:市民认可度达95.9%[N];重庆日报;2011年

5 记者 王尊;突出山地特点 两江新区建筑将控高[N];重庆商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周远征;重庆两江新区繁荣背后现隐忧[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缨;重庆会战“两江新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两江新区抛六大优势邀世界名企落户[N];重庆商报;2011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重庆两江新区:“在这里,世界是平的”[N];南方周末;2011年

10 记者 来其 邱波彤 张波涛 王立伟;两江新区,先行先试的“重庆奇迹”[N];舟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焦爱英;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高琴;港口产业集群的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芳;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志启;知识溢出和产业集群中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斌;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及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重庆两江新区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威;重庆两江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3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苏晓亮;产业融合环境下的移动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原春婷;长垣防腐产业集群发展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0年

7 刘鑫;论中国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旺兴;产业集群内企业战略的选择[D];武汉大学;2004年

9 闫建超;中国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10 陶亮;演化经济学视野下的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68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68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