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若干问题的探讨
[Abstract]: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soci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concern for people's livelihood is always advocat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In particular, people's livelihood issues have been placed in a prominent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cent years. To safeguard an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e must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declin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developmen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mploymen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distributi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ocial securit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ices, people's livelihood and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tabilit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ecurity,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eople's livelihood and consular protection, better protect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enable the people to live a dignified, happy and happy life.
【作者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分类号】: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大军;中国经济需进一步集中发展[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2年12期
2 方言;;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发展缓慢的反差[J];金融与经济;2008年08期
3 王双正;;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与就业关系研究——兼论西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4 邵红岭;张辰利;崔海霞;王哲;;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10年04期
5 黄婧;;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非一致性的成因分析——基于技术进步偏误政策的视角[J];理论导刊;2011年02期
6 ;数字看青海[J];青海统计;2010年07期
7 ;浙江省第一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J];浙江统计;2005年12期
8 李成瑞;;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测算[J];中华魂;2006年08期
9 王光栋;叶仁荪;王雷;;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区域差异及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8年11期
10 正村公宏 ,肖冬;正在实现服务化的日本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徐小琴;;中部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基于江西省的实证分析[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魏宜瑞;;营造适应于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马俊;;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与城乡统筹[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于庆华;柳南;宋阳;;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5 郭玉芳;李建中;;产业集群在推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分析——以苏、浙、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例[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泽坚;黄斐玫;;高度外来化地区人口与产业相关性分析——以虎门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臧旭恒;孙文祥;;转轨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8 赵海林;;矫正三个偏向 实施三个统筹 实现三个突破——对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探索[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9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勇格;;试论就业对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山峰;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基础[N];光明日报;2004年
2 徐兴堂 高 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超过1.5亿[N];中国商报;2005年
3 刘丽华 记者 张鸣霄;哈埠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N];哈尔滨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张功和;瑞昌园区经济凸现“裂变效应”[N];九江日报;2006年
5 实习生 缪小兰 记者 胡剑;我市加快打造区域商贸明珠[N];上饶日报;2007年
6 记者 梁坚义邋通讯员 柯尊民;非公经济组织参保人数骤增[N];黄石日报;2007年
7 记者 朱宇邋邓少华 实习生 秦羽;经济工作会议频现民生亮点[N];宁波日报;2008年
8 记者 姜玲霞;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扎实推进[N];长治日报;2008年
9 叶植材;我国文体产业发展急需提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10 记者 杜鹏 实习生 黄静;市经委:“三大平台”保经济健康运行[N];黄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小慎;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张红霞;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田钒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宪政保障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云飞;化解收入分配不公的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6 袁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文雯;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减贫与再分配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艳;我国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漆先瑞;提高城镇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4 钟丽平;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翠艳;中国私营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吴凯;上海市产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小平;四川产业结构演变与劳动就业关联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汪洋;非正规就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岳娟;陕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朱玉芬;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76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7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