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four microscopic surveys of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s in China from 1988 to 200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nges of income mobilit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y using the extended logarithmic incom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of cities and towns shows an inverted "U" shape.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of cities and towns has declined, but it is still higher than tha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education level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come of children.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of the father in the secondary industry is the largest, the generation income elasticity in the third industry is the leas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the largest,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come elasticity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least.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业现代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8)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项目(2012009712004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琳;袁志刚;;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内在传递机制[J];世界经济;2012年06期
2 周波;苏佳;;财政教育支出与代际收入流动性[J];世界经济;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龙翠红;王潇;;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及传递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李力行;周广肃;;代际传递、社会流动性及其变化趋势——来自收入、职业、教育、政治身份的多角度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琳;;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雁兵;包容型政府行为逻辑、治理模式与经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骁骁;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代际流动性及传递机制[D];北京大学;2013年
2 黄建忠;对外开放程度与代际流动性[D];湘潭大学;2013年
3 张蕊;基于家庭异质性的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章政;代际收入弹性与地方政府支出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石先进;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港;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代际流动[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2 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3 杨瑞龙;王宇锋;刘和旺;;父亲政治身份、政治关系和子女收入[J];经济学(季刊);2010年03期
4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5 尹恒;李实;邓曲恒;;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7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8 郭丛斌;闵维方;;教育:创设合理的代际流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在教育与代际流动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9 邵挺;袁志刚;;土地供应量、地方公共品供给与住宅价格水平——基于Tiebout效应的一项扩展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10 李实,丁赛;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颂华;家族企业代际接续问题初探[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王雨霏;;绿色消费——实现消费正义的重要途径[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3 刘贵平;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中的代际和代内再分配[J];人口与经济;1997年03期
4 郭沛源;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以SARS为例[J];生态经济;2004年08期
5 陈军,魏庆华;论生态消费及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5期
6 李清;;就业中的“代际传递效应”[J];同舟共进;2005年10期
7 王万山;;非再生自然资源跨代使用的制度安排研究[J];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8 舒基元,姜学民;持续发展中资源管理代际概念再认识[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997年01期
9 宋宝安;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际养老[J];经济纵横;1999年08期
10 樊勇;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代际公平理念的升华[J];唐都学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兆文;;敬老文化与代际和谐[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年第3期(总第83期)[C];2010年
2 贺祥云;;代际和谐刍议[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3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4 王霖;张绪武;张月秋;;锻炼促进了全家健康及代际和谐的调查[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郭丛斌;丁小浩;;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6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林子利;;发扬中国传统养老文化 建立代际和谐的家庭关系[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8 杨国安;梁慎思;;积极调适,促进代际和谐[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毛恩隆;中文山;韩扶帮;;正视老年“代际婚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丘如壁;;代际和谐与老年群体[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纠偏”贫穷代际遗传[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沈泉涌;“代际婚姻”:难嚼的滋味[N];安徽日报;2003年
3 沈泉涌;“代际婚姻”面面观[N];中国老年报;2004年
4 张剑荆;代际视野下的中美友好[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5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6 陆丽云;伦理代际维度的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徐光胜;传统制造用工遭遇“代际差”[N];哈尔滨日报;2010年
8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9 卓勇良;超同“猝死”:产业结构的代际锁定与新新人类创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张凤英;孝道 构建新的代际和谐[N];厦门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汶蓉;反馈模式的延续与变迁[D];上海大学;2012年
2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4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琳;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经济机制与公共政策[D];复旦大学;2011年
6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强;里仁为美:论农村儿童成长环境对其人力资本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9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坤国;生理代际与文化代际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吕建武;影像传播中的代际冲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范亚静;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4 熊晓莉;代际福利转移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邓娇;重庆市农村家庭凝聚力和代际互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马娟;符号互动视角下的农村家庭代际情感互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楠;何以成家与家庭男权演变:代际比较的视角[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何婕妤;人力资本视野下中国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的“马太效应”[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蕊;基于家庭异质性的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秦翕嫣;基于反向代际影响的品牌资产及调节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7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77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