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与最优节能路径选择
[Abstract]:In this paper, two kinds of energy saving policies (fixed quota energy saving policy and proportional energy saving policy)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5 to 2011, the expanded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with energy consumption is add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growth effect and optimal path of the two energy-saving policies in China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different energy-saving objectives (54.4%, 90.5%) and 20% energy saving quota, using the time-substitutable DEA model. The effect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n the loss rate of potenti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optimal energy saving path are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he energy saving policy is more effective, the formulation of energy saving goal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vinces, and the provinces with higher productivity have greater output losses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targe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low-productivity provinces energy-saving policy is conducive to economic growth.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can only partially support the environment Porter hypothesis tha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win-win. For some provinces, there is still a dilemma betwee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473071)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编号:14YJA790065)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4CJL041)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3 王建民;;减排目标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基于中国1991~2010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4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6 魏楚;杜立民;沈满洪;;中国能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基于DEA方法的评价与模拟[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7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杨稣;邓俊荣;;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区生态问题研究——基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黄静;冯娜娜;;2000-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6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7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齐建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10期
3 马超群,储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0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6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7 常兴华;张建平;杨国峰;侯嘉;;部分省区节能减排工作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11期
8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9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10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羊e,
本文编号:2282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82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