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11:35
【摘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出于长期发展的目标,还要在一个有限的生存空间克服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此外,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成果对“全球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由于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增长与生态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与生态不协调、区域间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本文从系统协调理论的角度,对生态-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研究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本文从系统协调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之间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分析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视角,建立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的理论框架。(2)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模型是三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协调发展指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协调发展指数和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彼此衔接。协调发展指数是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发展指数在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研究基础上,从系统协调的角度,加入对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性的考核,从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程度和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两个角度,科学评价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反映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内在问题。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政策仿真模型,通过构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描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演化的内在机制,模拟计算统计指标值及协调发展指数得分。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的有效性和干预效果进行模拟分析,并以此作为提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建议的重要依据。(3)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与政策研究通过收集并整理我国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重点针对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点改革实验地区——湖北省,展开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湖北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政策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模拟不同政策对系统模型的干预效果,讨论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多个政策对促进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协同作用。基于湖北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政策仿真分析,本文分别从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湖北省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1)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框架模型。从理论层面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的逻辑框架,形成了从综合评价到政策分析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范式,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型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2)建立了协调发展指数模型。在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基础上,根据系统协调原理,完善了评价指数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构建了不仅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同时反映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调水平的协调发展指数,提出了更科学、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3)建立了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考虑系统发展的动态复杂性,基于实际调研数据,构建了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客观评价政策的有效性,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提供科学的政策分析工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达明;马北玲;胡小清;;两型社会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8期

2 柴莎莎;延军平;杨谨菲;;山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耦合协调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3 薛冰;张子龙;郭晓佳;陈兴鹏;耿涌;;区域生态环境演变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5期

4 汤铃;李建平;余乐安;覃东海;;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5 简新华;叶林;;论中国的“两型社会”建设[J];学术月刊;2009年03期

6 赵海霞;朱德明;黄贤金;;资源节约评价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08年12期

7 官冬杰;高伟俊;渡利和之;深堀秀敏;;基于景观生态学和马尔可夫模型的日本北九州土地利用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8年04期

8 贾士靖;刘银仓;邢明军;;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05期

9 袁志明;;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J];科研管理;2008年04期

10 戴波;;环境友好评价体系——基于生态价值量化方法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284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84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f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