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基于“结合论”视角的新解析
[Abstract]:It is not advisable to emphasize the market but weaken the government, or emphasize the government to weaken the market.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te-owned and private, central and local, gradual and breakthrough,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re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a road" or "China model". The core advantages and the greatest potential are also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these "combinations" that have achieved the world miracle of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for more than 30 years. China's next step will be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unswervingly follow the main line of 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above elements to move from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 to scientific integration, from combination of cameras to organic integration. From effective combination to efficient combination, from sub-optimal combination to optimal combin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CFOS);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经济研究所;湖南省国资委信息中心;
【基金】:2014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完善以管资本为主实现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的体制和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4ZDA02)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2 陈平;;中国道路的本质和中国未来的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3期
3 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J];南风窗;2004年14期
4 李玲;江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经济导刊;2014年04期
5 周春波;;华盛顿共识的破产到未成体系的北京共识[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瑞涓;;中国模式与世界意义:六十年回眸与展望(研讨会纪要)[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2 田春生;;理解“中国模式”的制度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3 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4 薛金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5 张建君;;论中国模式的内涵及民主价值[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4期
6 冯玺;;近几年国内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12年20期
7 王海侠;温铁军;;中国“经济奇迹”的整体性解读——“经济奇迹”获致方法的双面效应及潜在问题分析[J];财经科学;2014年01期
8 刘儒;孟书敏;姜军;;贫困县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44个县统计数据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2期
9 张惠彬;;困境与出路:新形势下中亚局势与我国西部安全问题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孙壮珍;宋伟;;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策略解析——基于耦合演化机理模型[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可辛;;发展中的“中国模式”[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姜晓萍;;统筹城乡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为案例[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4 苏东斌;钟若愚;金传;;中国经济特区论纲[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第1期)[C];2010年
5 杜仕菊;陈功;;中国传统诚信观及其对当代廉政建设的功用研究[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6 张良;;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化与乡村社会重建[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7 周义程;;公共服务供给中公民有序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一个系统论维度的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刘雪峰;;让公正以感受得到的方式实现——以公共案件中公众司法参与为中心的探讨[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9 董志强;周敏丹;魏下海;;地市级官员交流与地方经济发展——基于广东省(1988-2009)的经验研究[A];市场经济与政府职能转变——2012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岳阳;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优势[D];吉林大学;2012年
2 邵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玉华;世界经济失衡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姜淑兰;世界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与模式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向立力;竞争推进的理论与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刘爱武;国外中国模式研究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林祖华;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与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8 孙研;我国土地流转条件下粮作农户经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9 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10 陈小彪;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凌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徐丽娟;“中国模式”:评述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茹;试论海外对中国模式的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4 单良坤;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贺;“中国模式”的内生性与可持续性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蒋湘陵;中国模式中的政治秩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袁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建新;中美贸易失衡成因及对策探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任航v,
本文编号:229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95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