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01 21:00
【摘要】:以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测量指标,在经典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1986—2010年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净初级生产力的边际价格。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系统服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净初级生产力每提高1%促进真实GDP增长0.0257%;在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经济系统以每年1.8%的速率将系统波动产生的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说明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障了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得到的黑龙江省净初级生产力的边际价格为255.1元/106kgC(以1952年价格为基准),此价格主要受净初级生产力产出弹性的影响。
[Abstract]:Tak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s an integrated measure of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obb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effects of ecosystem service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1986 to 2010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s, and the marginal price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an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bviously, and th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creases by 1% to promote the real GDP growth 0.0257%.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 economic system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djusts the unbalanced state produced by the system fluctuation to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state at the rate of 1.8% per year. It shows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not only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economic system. Based on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 marginal price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s 255.1 yuan / 106kgC (based on 1952 price), which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421103)
【分类号】:X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毛德华;王宗明;韩佶兴;任春颖;;1982~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2 李名勇;晏路明;王丽丽;林志垒;;基于高程约束的区域LUCC及其生态效应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1期

3 韩美;张晓慧;;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4 张永民;;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资源科学;2012年04期

5 周广胜,,张新时;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婷婷;;漳江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2 洪霞;余卫东;;商丘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3 宋先坤;马礼;;土地生产潜力对CO_2浓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河北省康保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4 张振锋;游广永;张瑞芳;代磊强;赵元杰;;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余坤勇;刘健;赖日文;许章华;曾海雄;;基于RS和GIS林地植被生产力估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李海燕;赵锦慧;梁师英;;后官湖地区NPP的计算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7 董殿波;;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季劲钧;;197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J];冰川冻土;2007年02期

9 姚玉璧;杨金虎;王润元;陆登荣;张秀云;;1959-2008长江源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1年06期

10 杨岁桥;杨建平;王世金;谭春萍;刘俊峰;;生态-经济系统对冰冻圈变化的适应能力评价——以玉龙雪山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7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10 潘磊;肖文发;唐万鹏;史玉虎;黄志霖;;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莎莎;黄金与石油价格波动的联动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苏清荷;天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生产力与气候相关性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苏颖;云杉林生物量空间异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晓曼;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韩文婧;地方财政基础教育投入外部性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文亮;;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徐新良,刘纪远,庄大方,张树文;基于3S技术的中国东北地区林地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3 陆汝成;黄贤金;左天惠;肖思思;赵小风;张兴榆;;基于CLUE-S和Markov复合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以江苏省环太湖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4 谢叶伟;刘兆刚;赵军;李勇;张磊;;基于RS与GIS的典型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海伦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5 闫云霞;许炯心;廖建华;;中国东北地区侵蚀产沙尺度效应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0年05期

6 吴海珍;阿如旱;郭田保;孙紫英;;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7 杨威;金凤君;王成金;丁金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8 金石柱;刘志锋;;基于TM影像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9 张杨;刘艳芳;顾渐萍;丁庆;;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10 陈福军;沈彦俊;李倩;郭英;徐丽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近30年NPP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余翔 编译;[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国强;基于经济价值评估的陕北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霖;刘雪林;魏云洁;;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模式、计量及其管理框架构建[J];资源科学;2008年01期

2 李文华;张彪;谢高地;;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3 文一惠;刘桂环;田至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祝文烽;王松良;Claude D Caldwell;;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及其管理学要义[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年04期

5 张永民;;关于生态系统服务教育的思考[J];环境教育;2012年02期

6 张永民;;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资源科学;2012年04期

7 林泉;吴秀芹;;生态系统服务冲突及权衡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8 潘理虎;闫慧敏;黄河清;甄霖;陈立潮;;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模型构建[J];资源科学;2012年06期

9 ;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生态系统服务的梯度消耗与环境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2年06期

10 傅伯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J];中国科技奖励;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博;;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一种减缓地区贫困的重要措施[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梁欣;臧淑英;;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黄湘;李卫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4 唐国滔;姚焕玫;李小明;覃楠钧;顾富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5 曹智;闵庆文;刘某承;白艳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内涵与评估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梅卓华;孙洁梅;赵春霞;张哲海;;南京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7 王萱;陈伟琪;;围填海导致的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损失的货币化评估——理论方法与案例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苏丹;陈珂;祝业平;陈岩;;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计量[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9 Sung-Won Shim;;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与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信仰与责任——全球化时代的精神反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评估研究进展[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丁洪美;改善生态功能 提高贫困地区福祉[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赵晓妮;我国必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王志理 摘译;2050年地球上的生命与生活[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张录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不可忽视[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王建兰;我国将定量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6 本栏撰稿 王乃粒;“生物圈2号”的警示[N];文汇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向慧;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左冕;义乌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3 赵建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师庆三;干旱区景观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芹;锡林郭勒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的量化和评估[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2 刘安钦;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梁佳;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徐冉;基于遥感技术的嘉兴典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邰英角;基于土地利用差异的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舒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陈蔚;宜昌市s亭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本胜;基于GIS的城市绿地管理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敏;山东近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李杨;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05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05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b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