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无限供给弹性下的经济政策选择
[Abstract]:Relative closed economy, the policy environment of open economy is a kind of complex environment. On the premise of abandoning the goal of balance of payments, this paper directly cites the extended IS-LM model of open macroeconomic expansion, analyzes the effect of open macroeconomic policy, and probes into the economic policy effect under the infinite supply elasticity of US dolla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complexity of the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and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isk of policy choice. Based on the quarterly data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1, this paper empirically verifie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effect and the risk of policy choice in the two stages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effect and its policy choice risk in the two stages before and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have changed substantiall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clusion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统计研究中心;
【分类号】:F827.12;F1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唐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理论参考;2008年03期
2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3 张屹山;张代强;;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4 张连城;周明生;;内外失衡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年会综述[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5 王鹏;开放经济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3年06期
6 吴宏;刘威;;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7 张杰平;;开放经济DSGE模型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昌忠泽;王俊;;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守武;张德元;;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张海峰;;博弈论在中国房地产业税制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3 洪涛;范瑛;;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林致诚;;体育产业研究方法的不足与突破——基于体育产业研究借鉴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谷宏伟;;加强经济学教学的实证特色——基于芝加哥学派“价格理论”课程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媛媛;赵越;;美国QE2对欧、日的影响及其反应——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7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是否更有助于预测官方利率决定——来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8 齐鹰飞;吴强华;;货币需求、流动性约束与减税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9期
9 王宇;李季;;泰勒规则与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性[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10 杜金沛;邢祖礼;;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科学标准的辨析[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田国强;;从拨乱反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3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张兆国;尹开国;刘永丽;;试论现代财务学的学科性质、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国成;;管理复杂性的微观分析建模及模拟应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系统管理与复杂性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景玉琴;;分野与融合:建构理性与演进理性[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6年
8 赵东喜;;中美两国利率的联动关系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9 王国成;;复杂经济问题的微观分析与模拟实证——数量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视角[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2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增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协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效冬;非对称性世界货币供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吴明华;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阿燃燃;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杨天化;民办义务教育的功能性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高月媚;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静;货币政策透明度及其中国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焦元;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杜哓雪;从非主流经济学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陈焕焕;开放经济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适用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奚君羊;贺云松;;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及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和提升比重[J];财贸经济;2004年07期
3 丛树海;2002-2003年我国宏观财政政策选择[J];当代财经;2002年08期
4 王胜;陈继勇;吴宏;;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5期
5 朱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1期
6 施建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7 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8 余永定;Midsuhiro Fukao;Dennis Snower;;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中国视角[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9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10 陈新平;;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财政税收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J];经济科学;1999年05期
2 陈杰;广东省宏观经济政策效应浅析[J];广东经济;2000年05期
3 颉乃琴;内需不足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J];社科纵横;2000年05期
4 ;中国经济为何出现新的转机[J];物资流通研究;2000年09期
5 汪泽;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评今年经济走势[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0年08期
6 李军杰;;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潜在风险[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5期
7 耿惠斌;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J];经济论坛;2000年15期
8 ;明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已经明确[J];综合运输;2003年12期
9 本刊编辑部;开创发展和改革工作新局面——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23期
10 马力强;确立科学发展观 开创经济运行新局面[J];当代经济;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马雁宏王巍巍;经济颓势积重难返 有形之手力不从心[N];中国信息报;2002年
2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邋执笔:胡少维 高辉清;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会逐步显现[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朱剑红;珍惜和保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N];人民日报;2003年
4 张建平 刘菊花;物价涨势开始减弱[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5 鄂志寰;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变局[N];发展导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秀果;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8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18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