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机理与战略构想——基于空间经济学语境

发布时间:2018-12-06 21:43
【摘要】: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指出这种特定经济空间的形成具有其内在规律,即人口和产业的集聚机制和扩散机制共同构成内聚力,旨在优化空间资源配置的统一市场提供优化力,战略通道构成引导力。在分析现实基础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三阶段的建设步骤和具体目标,最后提出"两端点、三通道、四纽带、六核心"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战略构想。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the process of forming a new pattern of all-round opening in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is kind of special economic space has its inherent law, that is, the agglomeration mechanism and diffusion mechanism of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constitute cohesion together, which aim at optimizing the unified market of space resource allocation to provide optimization force, and strategic channel constitute guiding for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and challeng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eps and concrete goals of three stag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pace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two ends, three channels, four ties and six cores" to construct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形成机理及空间结构研究”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SC030)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2 武伟,宋迎昌;论铁路经济带的组成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02期

3 费洪平;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4 韩增林,尤飞,张小军;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演化机制与布局规划方法探讨[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5 文亚妮;;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产业结构高级化比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11期

6 李淑云;地缘政治与中亚五国民族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4期

7 赵庆国;;高速铁路缩小我国区域差的作用机理分析[J];当代财经;2013年04期

8 武伟,宋迎昌;论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J];经济地理;1997年01期

9 梁琦;;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10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琪;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董树宝;;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创意产业集聚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马俊;;铁路网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江西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丁琪琳;;秦直道的昙花一现及其对交通规划的警示——基于交通区位角度的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彭智;李健;;产业集群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背景与理论基础[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6 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7 赵小娟;李景宜;文彦君;屈康庆;;基于交通因素影响的陕西省城市体系发展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子彤,吕勇斌;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简单回顾[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9 昝剑飞,黄洁卉;企业集群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05年01期

10 张洁;聚集经济问题与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J];商业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永良;;交通条件变化与区域间工业结构调整——对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与沿岸诸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伟;林宇;刘长兵;;公路网规划土地资源影响评价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7 赵儒煜;刘静;;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明生;;城市聚集经济的产生和变化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吴未;周海;黄贤金;林炳耀;;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化转化的初步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孟颖;安童鹤;谢广靖;;迈向一体化的“京津产业带”空间布局构想[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高映红;基于核心企业的集群网络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敏;榆林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预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孔黎明;产业集聚理论在济源工业产业布局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7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瑜;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动力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丽丽;沿海工业园区用地用海布局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利军;中小企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进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民;刘育红;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2 朱显平;邹向阳;;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3 刘秉镰;刘玉海;张建波;;技术进步、结构变迁与中国铁路运输业生产率增长——基于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4 陆建人;;论亚洲经济一体化[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5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6 韩增林,杨荫凯,张文尝,尤飞;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7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8 费洪平;产业带边界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胶济沿线产业带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9 张复明;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其腹地的城市化模式[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10 阎小培,郭建国,胡宇冰;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学术活动预告[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2 殷广卫;吴柏均;;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和缺陷刍议[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张宇;;空间经济视角下的外资依赖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李春洋;;基于地理空间的经济学新学科的研究与应用[J];学习与实践;2007年04期

5 孙晶;许崇正;;城市集聚的空间经济学分析——以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为例[J];产经评论;2011年04期

6 梁双陆;;中国边境地区的一体化效应与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解释[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1期

7 陈建军;黄洁;;集聚视角下中国的产业、城市和区域——国内空间经济学最新进展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郑长德;;集聚与增长:来自中国各省自治区的证据[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张颢瀚;张超;;空间经济发展的要素与沿海发展要素的形成——兼论江苏沿海开发的战略引导[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0 ;空间经济学国际研讨会(2011)征文启事[J];世界经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阳;;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梁向东 湖南省委组织部 郭立业;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中由政策形成的“门槛效应”[N];湖南经济报;2008年

2 赵伟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一体化与集聚“混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 曹森;寻找世界的主流[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燕飞;基于空间理论的我国区域资本流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仇娟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集聚与地区差距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空间经济学中的“黑洞”、“非黑洞”条件及中国的特征[D];云南大学;2013年

2 马光辉;新形势下粤港合作的空间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3 蒋海英;GIS支持下的四川省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邓淋籍;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汝凤;中国西部边疆资源型经济锁定与消解[D];云南大学;2011年

6 李冠楠;劳动力迁移成本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瑜;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肖剑飞;区域经济增长的金融门限效应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曾伟军;基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广西区域均衡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方祥;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6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