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形式与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17 01:37
【摘要】:运用Moran指数与Gi指数分析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形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索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与规律性变化,地理空间本身的异质性与工业化水平差异是导致甘肃省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投入量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的空间集聚有重要影响,普遍较低的城镇化率与不合理的地方财政支出对甘肃省县域经济的空间集聚影响不显著。
[Abstract]:By using Moran index and Gi inde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establishes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regular changes in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geographical space and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are the main reasons leading to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The amount of human capital inpu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but the low urbanization rate and unreasonable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count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我国西北段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研究”(项目编号:14BJY086)
【分类号】:F224;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得文;苗建军;;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内生性研究——基于1995~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2 张艳;刘亮;;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曾三;梁彭勇;;我国工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2 刘哲怡;;FDI对我国工业集聚的影响——基于工业增长总量分析的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修岩;;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陈得文;苗建军;;考虑集聚效应的区域技术效率估计及其空间效应分析——基于SFA-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5 周慧;曹广喜;;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来自江苏的证据[J];当代财经;2010年09期

6 刘建国;李国平;张军涛;;经济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7 王江;罗羽;;后奥运经济下我国贸易结构优化驱动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尹虹潘;;开放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地理重塑——“第一自然”的再发现与“第二自然”的再创造[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9 赵祥;;集聚与增长:理论与经验研究进展[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4期

10 杨友宝;王荣成;孙平军;李林山;;辽宁省城市规模与经济效应的相关性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立雨;师萍;;创新活动中企业间知识溢出效率测度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晶;;制造业集聚、竞争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中国省级四位码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郭炳南;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吉新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效应评价[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梦泓;知识产权保护、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7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卉;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李胜会;经济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维;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韩长军;中小企业集群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孙明丽;我国土地使用价格改革对城市工业郊区化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吴华丽;从国际贸易壁垒角度来探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区域分布[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紫艳;集聚、外部性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11年

7 唐韵;省管县与市管县:县级城市的增长动力和制度探讨[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波;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焕;中国金融集聚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夏金坤;城市集聚效应和中原城市群的溢出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2 章元;刘修岩;;聚集经济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08年03期

3 刘修岩;;集聚经济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4 孙雅静;张庆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与收敛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7年04期

5 张艳;刘亮;;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01期

6 吴强;彭方平;;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及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状况评述[J];汽车工业研究;2008年06期

2 吴其叶;肖飞;;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3 梁琦;从空间集聚要素看距离的影响[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梁琦;空间集聚的基本因素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朱华友;;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6 江激宇;张士云;;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7 何婷婷;;我国汽车产业空间集聚以及集群状况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5期

8 喻萧萧;王宏艳;韩璐;;人力资本空间集聚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年03期

9 胡健;焦兵;;空间经济集聚理论的兴起与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04期

10 包玉香;王宏艳;李玉江;;人力资本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2 倪外;李娟文;;基于新产业区理论的小商品市场空间集聚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娜;石敏俊;;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周明生;卢名辉;苏炜;;长三角空间产业布局优化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马国霞;石敏俊;;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白光润;;集聚、竞争、关联——商业微区位研究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9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杜德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的发展态势及空间集聚[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铮;以空间集聚促能级提升[N];联合时报;2011年

2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3 傅杰;江苏南通:顺势推进农民集居点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陆铭;上海人口密度偏低 人口规模偏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俞侃邋曾力莹;南京建设金融中心需补四门“课”[N];新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敏;城市总规为何要重新修编[N];泰州日报;2009年

7 ;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再思考[N];解放日报;2009年

8 ;城市新规划 绘就新蓝图[N];泰州日报;2009年

9 张东风;企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李俊奇;河北农民户均产业化经营收入达4799元[N];农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永亮;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4年

2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陶纪明;上海生产者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成金;我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政新;物品空间集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盛垒;外资在华研发空间集聚及知识溢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倪方树;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一淼;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2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詹水芳;上海开发区空间集聚模式与世界级产业基地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根;增长极与创新的空间集聚[D];广西大学;2002年

5 叶徵;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李靖;长江三角洲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及其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韩爽;我国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宗茗;中部省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集聚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9 杨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宏艳;人力资本空间集聚过程、机理及效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83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83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