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城市自主创新梯次结构及其区域组合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R & D input-output data of 19 major cities in China,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major cities in China is divid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cluster analysis, and three major innovation regions in China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leading cities of the three innovation zones are Beij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respectively.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basic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path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GL017)
【分类号】:F124.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2 陈晶;;我国区域创新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J];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3 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4 张洁;刘科伟;刘红光;;我国主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5 王锐淇;彭良涛;蒋宁;;基于SFA与Malmquist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9期
6 郭磊;刘志迎;周志翔;;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1期
7 范柏乃,单世涛,陆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婷;肖健华;;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2 杨晔;;我国各省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基于投入产出绩效视角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3 吴婧;陆萍;张甫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2年16期
4 王永锋;高建华;张智先;;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5 韩增林;郭建科;杨大海;;副省级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比较研究——兼论大连市创新能力的成长与提升[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6 赵伟奇;赵小丽;;我国各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综合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7年03期
7 曹杨;王雪青;;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郑若谷;;中国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9 范群林;;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判的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10 刘凤朝;孙玉涛;李滨;;以企业为主体的城市创新模式分析与能力评价[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刘中文;姜小冉;张序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吴建南;章磊;;课题制视角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对项目绩效的影响——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美娟;陈国宏;庄花;;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鹏;郭永芹;;环境规制对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7 王鹏;郭永芹;;环境规制对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桂黄宝;;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潘雄锋;刘清;赵一霖;;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曾婧婧;;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纵向科技合作——基于Logit模型与Probit模型的全国31个省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谭文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曹泽;区域创新资源投入结构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付野;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丽果;南京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于梦圆;滨海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郭冬冬;山西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曹锐;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区域创新效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甘蓉蓉;湖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百军;中国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建立和综合测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易冬炬;中部省会低碳城市评价[D];中南大学;2010年
9 蒋虹;中国联通HN省分公司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及提升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孔祥和;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长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2 许培源;高伟生;;国际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3 樊杰,吕昕,杨晓光,田明;(高)科技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内涵及其创新战略重点[J];地理科学;2002年06期
4 李婧;谭清美;白俊红;岳良运;;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系统工程;2009年08期
5 黄静波;孙晓琴;;技术创新与出口: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9期
6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7 骆永民;;中国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蔡f ,王德文,都阳,王美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2年08期
9 卢中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环境变化和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10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查华超;;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发展环境问题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2 李文瑞;;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融资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4年02期
3 ;现代开发造就美国大华府创新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02期
4 李仕羽;;南岸:建设宜居创新区 打造江南增长极[J];今日重庆;2014年02期
5 习小林;;赣州“宋城文化创新区建设”须走模仿创新之路[J];中国商贸;2013年31期
6 匡晶;;梵净山文化生态旅游创新区建设的美学意义[J];理论与当代;2014年07期
7 周春林;;旅游业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2013年02期
8 ;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围绕“一带” 建设“三区” 打造“十三板块”[J];发展;2013年08期
9 李文增;;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是否可完全复制到滨海新区综改创新区[J];产权导刊;2014年04期
10 叶德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路径探微[J];经济师;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沙武田;;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兼谈河西走廊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定位和宣传侧重[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张莹莹 通讯员 张抗洪;河南着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记者 吕宝林;把力量凝聚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来[N];甘肃日报;2013年
3 记者 施秀萍;我省将组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智囊团”[N];甘肃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树勋;再创新区新速度[N];焦作日报;2013年
5 上海市工商局杨浦分局局长 沈勤德;促进杨浦知识创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工商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锐;张江高科技术创新区改造项目启动[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宋宏;从经济周期审视合芜蚌自主创新区定位[N];安徽日报;2009年
8 记者 崔春华;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推介会举行[N];陕西日报;2009年
9 记者 陈程;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南岗知识创新区建设[N];哈尔滨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一丁;发扬遵义会议精神 再创新区建设新高[N];遵义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静;《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翻译报告[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2387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387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