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
[Abstract]:The "Chinese model" and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are hot words appearing in the field of theory and public view in recent years. The former carries the basic pattern and experience summary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 more than 30 years. The latter is the basic analysis and judgment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 China at the decision-making level. " While the Chinese model "leads China's economy to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long-term sustained and high-speed growth, its problems and defects are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hinese model" in order to properly meet th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of the economy is a major issue concerning whether the Chinese economy can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new normal" period in the future. The driving mechanism, specific ways and strategies of economic reform, as well as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macroeconomic policies, are the main way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hinese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种子基金项目“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与社会分层”(2015BS010)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炜;;中国式转轨:内在特性、演进逻辑与前景展望——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2 李琳;崔学刚;;我国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特征研究——基于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武汉、吉林六地的对比[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4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年01期
5 林毅夫;蔡f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1993年09期
6 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7 樊纲,胡永泰;“循序渐进”还是“平行推进”?——论体制转轨最优路径的理论与政策[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8 吴敬琏;;增长减速、发展转型和改革重启[J];经济经纬;2013年06期
9 萧功秦;;中国模式面临五大困境[J];人民论坛;2010年31期
10 常修泽;;中国发展模式论纲[J];生产力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连霞;;中国工会制度自发秩序的演进路径——以哈耶克社会秩序二元观为分析框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刘雪瑞;;我国渐进改革的动因及理论基础[J];北方经济;2008年06期
3 何广亮;国有经济中企业层次制度创新的滞后及其推进[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4 何瑞涓;;中国模式与世界意义:六十年回眸与展望(研讨会纪要)[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5 张慧霞;刘兰;;中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革的比较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李纯;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行为及其对家族企业的影响[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齐福全,王敬群;京郊农村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组织兴起的制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孙克敏;财政体制变迁与地方政府竞争[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9 田霖;城市化若干问题的再探讨——基于演化经济学的新视角[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10 周兰亦;;浅议中国保险理赔中的难点与分析[J];才智;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杨生平;谢玉亮;;热话题与冷思考——中国发展道路研究述评[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佃利;梁帅;;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合作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岳永;;强制性制度变迁、意识形态与经济绩效——一个关于中俄改革分析的模型框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匿名;;融资制度演化与我国融资模式选择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明贤;文春晖;;我国融资制度创新的障碍分析及绩效改进[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姜照华;许莉;赵奥;;经济增长核算的分配理论及方法:对中国的测算[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晓玲;王福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社会成本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陈野华;甘煜;;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证券业自律管理缺失的理论分析[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曙光;;转轨经济的路径选择:渐进式变迁与激进主义[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白千文;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7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建钢;A股私募基金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君达;城市化进程中无锡就业保障和促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方碧姗;乡村旅游利益主体均衡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周丽萍;乡镇党内选举制度改革[D];南昌大学;2010年
4 王婷婷;适应性效率理论探讨[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5 李世尧;利益集团视角下改革的拖延与突破新探[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秦小刚;XCGK公司发展历程的变革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钟帅;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商业银行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王艳;新时期我国活力社会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苏畅;中国地方政府由“经营企业”转向“经营辖区”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吕剑;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供求非均衡性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炜;进入“后短缺时期”的中国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3期
2 吕炜;转轨经济研究思路的评述、反思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3 吕炜;;中国改革开放30年评价路径辨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4 刘永泽;王建志;陈艳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支预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5 吕炜;略论改革中的机制创新与创新机制的持续更新问题[J];财贸经济;2000年09期
6 王广谦;;中国崛起:“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7 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8 魏明海;柳建华;;国企分红、治理因素与过度投资[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9 文宗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改革的继续深化[J];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04期
10 雷金牛;;上市公司股权异化研究——以资产收益权与表决权为视角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婧;;天津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思路初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3期
2 朱文静;;我国环境会计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14期
3 黄晓峰;;中国如何应对“碳关税”的挑战[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4 葛菁;张潇文;杨石宝;;我国碳会计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7期
5 程永凡;马慧瑾;王典;;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6 吴灵曙;;后危机时代下的公司社会责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7 赵斌;;中国能源发展的两种远景:无序世界和有序世界[J];现代商业;2012年24期
8 杨尚东;;我国节能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3年13期
9 仵平;;浅谈国际能源现状与前景[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10 李应军;;基于顾客感知视角的饭店绿色设计研究[J];旅游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尚本;于洪军;于永春;刘文臣;;统筹“六种关系” 促进科学发展[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水涛;;古今气候论[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李浩;王乐之;任勇强;姜舟;;能源管控中心的建设和实施[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4 马小刚;;浅谈环形套筒石灰窑节能环保与发展[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翟晓宇;;探析低碳经济下的低碳建筑新发展[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C];2012年
6 陈群元;黄握瑜;;丹麦建设低碳小城镇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7 任佳;;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消费探析[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瑶;以“碳票”为信用媒介的碳排放权交易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0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1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