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26 14:1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回顾这段历史,中国经济的“奇迹”主要来源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逐渐解放了生产力,各种要素资源获得了较优地配置。这期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被源源不断地廉价地投入到了经济发展之中。但是,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样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人们势必会面临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了人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战略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关键。而现代经济中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它不仅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资金支持,还为其提供着分担和化解经济风险的服务。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资源将更加重要,金融作用于经济的机制将更为复杂。 在理论上人们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于经济发展是其天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经济发展永恒的问题。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其关键在于金融体系通过资本供给与配置机制,发挥金融功能,促进产业关系协调和产业地位协调,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产业技术进步、产业融合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成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高层次的金融成长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如此往复,形成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螺旋式上升循环机制。然而,这个良性循环机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各种因素的促成。 根据理论,本研究以1979-2011年中国经济数据,具体分析了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关系。以期能够明白这种理论上的结论在中国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我们将如何构建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以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金融与产业结构间关系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已有的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间关系的理论。本研究牢牢地抓住中国金融和产业结构现状,剖析其优势与不足,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出了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并将其利用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来分析中国金融成长究竟处于一种什么阶段,同时,将产业结构优化分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用具体指标加以测度,最后利用测度出来的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三大指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具体分析了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关系。 二、研究的主要结论 (1)在金融成长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而且中国金融成长深受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政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这说明中国金融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外部环境“倒逼”决定了的,中国金融成长具有明显的外生性。 (2)中国金融成长总体上还处于形成期,尽管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了中国金融业的飞速发展,这并不表明中国金融在总体上真的发展过度了。根据所得的模型,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的最大值K=55599.097。当中国金融成长水平指数N为27799.5485时,中国金融成长速度最快,为中国金融成长的峰值拐点水平指数,峰值拐点时间约为2285年。约当2247年的时候,中国金融成长将进入生命周期的第一个拐点,中国金融成长速度开始加速增长。 (3)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传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所描述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持续下降,到2011年已经降至10%的水平;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比较稳定,直处于40%-50%之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从1978年的20%左右上升至现在的43%左右,而且未来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 (4)从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维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基本变化不大,只能说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却处于不断提升状态。因此,可以说中国产业结构还不十分合理,产业结构高度还有待提高。可见,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有空间。 (5)从中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优化间的关系来看,在样本区间内(1979-2011年)中国金融成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但产业结构对金融成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可见,中国金融在支持产业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为产业发展“输血”,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没有对中国金融成长“反哺”。可见,中国金融成长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还是有效的,但产业结构的优化没能很好地支持中国金融成长。这其中也许是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中国急需构建一种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机制。 三、可能的创新点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文献不在少数,然而金融与产业结构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还是“未解之谜”。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这一命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小步。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 (1)采用了比金融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的金融成长概念,并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中国1979-2011年的金融成长过程进行了量化。 (2)利用逻辑斯谛(logistic)成长曲线模型,模拟中国金融成长的阶段,明确了中国金融成长的历史阶段。 (3)将产业结构优化分成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来全面探讨中国金融成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三者间的关系。 (4)实证得出了“中国金融成长并没有过度”的结论。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讴歌;王满仓;;技术创新、金融体系与产业结构调整波及[J];改革;2012年01期

2 张华新;刘海莺;;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萨金特与西蒙斯[J];改革;2012年01期

3 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和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年04期

4 马智利;周翔宇;;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8年02期

5 郑军;韩祥铭;徐杰;;山东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J];陕西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6 周元;;广东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6期

7 陈聪;;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9期

8 钱水土;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J];统计研究;2011年01期

9 高静文;金融发展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内在机制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10 李斌;程霓虹;涂西林;李秀楼;;运用SPSS中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外科效益[J];中国卫生统计;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明;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杨国辉;中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辛爱军;我国金融成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杨锦敏;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申科;我国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朱丹;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支持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5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15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f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