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研究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Xinjia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has been improved in general,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ts caus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each region. Reduce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difference to provide the basis. Taking the 15th prefecture of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ing the data of 2011,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Xinjiang'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G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is from Urumqi to peripheral radiation, and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presents H-type distributi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decreasing from north to south from Altay area to Tacheng area to Shihezi city, and the 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present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North Xinjiang, East Xinjiang is superior to South Xinjiang.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张燕;;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2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3 任桂镇;赵先贵;郝鸿忠;;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4 陶江;杨德刚;;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5 韩延玲;高志刚;;新疆可持续协调发展动态分析与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7年02期
6 张雷;杨波;程晓凌;;干旱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1年05期
7 陶晓燕;章仁俊;徐辉;朱九龙;;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8 涂振顺;杨顺良;胡灯进;赵东波;;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9 姚晓东;曲福田;肖屹;;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10 朱玉林;李莎;陈洪;;湖南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3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4 罗明英;;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综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5 熊鸿斌;王萍;金潇;刘杨艳;;基于低碳经济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吉婷婷;葛兆帅;;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7 李慧玲;王玉玺;;新疆乌昌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8 潘竟虎;;基于光谱混合模型的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分析——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0年02期
9 郑华伟;;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10 吴康;韦玉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区域发展均衡性的测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郑华伟;张锐;刘友兆;;GIS和PSR框架下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Warning Assessment of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Based on Fuzzy Matter-Element Theory[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4 周永广;温俊杰;;基于信息熵权TOPSIS法的城市商业街业态布局与竞争力研究——以杭州市河坊街和南宋御街为对比案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赵威;中国空间趋同俱乐部影响因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何绘宇;珠江三角洲城市生态系统适宜度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5 贾科利;基于遥感、GIS的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海波;我国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对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丁勇;天然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张伟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D];河南大学;2009年
9 薛亮;基于格网GIS的关中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变化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迎霞;基于空间外溢效应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禹兵;基于游客感知的郊区旅游环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胡鹏;空间依赖与空间俱乐部趋同[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建寿;空间异质性与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梁小翠;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慧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幸莉;四川省农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年四锋;基于TOPSIS法的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李丽;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产业集聚和空间结构调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张苗云,张迎,钱益跃;最优指标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3 赵杨东;董长坤;张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AHP综合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4 张燕;邓西海;高翔;窦贻俭;彭补拙;;用参评因子动态排序法评价环境综合质量[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5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6 汪克夷,刘玉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汪克夷,刘玉峰;辽宁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9 朱庆林,郭佩芳;港口资源定量评价理论及应用[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10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波;基于DPSIR模型的陕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伍世代;;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黄其霜;;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3 周杜辉;李同f;哈斯巴根;;陕西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对策研究[J];人文地理;2011年01期
4 曹慧聪;宋立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J];学理论;2003年05期
5 吕洁,周鹏,任建兰;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孙州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宏观上确保青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J];攀登;2005年04期
7 顾康康;刘景双;;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2期
8 袁天凤;黄丹;杨梅;屈晓斌;艾大宾;付红利;;内江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姚毓春;李龙熙;李艳会;;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日韩三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测度[J];经济纵横;2006年12期
10 本刊评论员;;发展要讲质量[J];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辉;陈忠暖;;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玉海;;由点到面: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跃变[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3 狄乾斌;;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润丽;;对可持续发展若干方面的经济学思考[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立国;王兰霞;;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6 崔宇强;苏彩凤;谢嵘;;临汾市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研究[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7 郝春;王志强;张彬;;成都市金牛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模式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8 颜梅春;;江苏省近五年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异[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王晓明;李小明;赵俊峰;;生态省建设对山东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3)[C];2007年
10 邱俊娟;梅琳;;基于GIS和AHP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安徽省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认识和建议[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徐小荣 赵东升;新起点 新突破[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清君 通讯员 张治河;平舆县深入学习 狠抓落实[N];驻马店日报;2009年
4 记者 光吾;元宝山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成效[N];赤峰日报;2009年
5 胡琳泊、张志江;迁安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6 本报评论员;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增强多元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N];兰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马芳;首府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顾瑞珍;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N];人民日报;2009年
9 孙虹霞 委员;加强要素支撑 增强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N];营口日报;2009年
10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李开复;中国要发展,最需创新精神[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培灵;潍坊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及其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2 姚晓东;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永凯;全球R&D活动的空间分异与新兴研发经济体的崛起[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翟璐;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斌;中国西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雪琴;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代云初;西部地方政府产业培育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王鹏;基于路径依赖的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江南;娄底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钟卫阳;西部各省区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宗彤;兰州市安宁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徐浩;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龙男;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级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小燕;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王清;产业空间分异对城市群空间组织的动态作用模式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8 谭会慧;区域空间分异格局下的“弱市强县”发展路径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宫银海;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迮晓明;青海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4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4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