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测度:基于省际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07 19:04
【摘要】:经济增长的解释离不开对专业化分工水平的研究,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研究结论的准确性。选择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我国1997—2011年地区专业化水平的研究表明,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在持续提升之后,受制度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开始出现下降;中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则因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制约难以提高。从行业角度来看,代表高新技术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一直处于最高,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高能耗、高污染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Abstract]:The explan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study of specialization division of labor. The rationality of the research metho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The study on the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level of China from 1997 to 2011 by the selected regional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 shows that, from the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specialization level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has been reduced in 2006, after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the specialization leve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ystem and other factors. The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difficult to improve due to the constraints of resource-intensive industries. From an industry perspective, the 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represents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has always been at the highest level and has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ut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ferrous metal smelting and Calendering industries. The textile industry stil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现代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交易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个分工的视角”(2013XDJJZX19)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苗长青;;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业两位数数据上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仝月婷;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3 樊福卓;;地区专业化的度量[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4 蒋媛媛;;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990~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5 杨学忠;;宁夏产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6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来利;周恺;朱杰;;我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2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韩彩欣;;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4 占金刚;詹满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超边际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5 雎国余;蓝一;;要素禀赋不对称与企业的性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7 高永祥;;国际分工演化与我国地区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8 赖作莲;;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蔡立雄;何炼成;冯斌星;;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应实现的十个转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韩天明;;网上零售的标准化交易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贵友;;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发展[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庞晶;叶裕民;;全球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研究[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杜勇;;水库工程移民“双置换”安置模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城乡一体化与“三农”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6 吴一洲;;产业区位视角的大都市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官卫华;何流;杨纯顺;;转型与重构:城市结构调整与功能跃迁——南京主城功能提升的空间规划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凤荣;任萌;张富森;;政府干预、治理环境与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有效性——基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验证据[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8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钦;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王晓丽;提升浙江块状经济竞争力战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祝鹤;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何庆凤;江山市木材工业发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毕晓琳;海洋知识溢出及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尚荣;陈晓玲;王琦;王景胜;;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杨艳秋;;浅议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及角色定位[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2期

3 蒋媛媛;;中国发展转型中地区专业化格局的演进[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4 苗长青;;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工业两位数数据上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5 贺灿飞;谢秀珍;;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6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9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10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月华,张华兵;西部大开发的路径选择——浙江“西进”企业参与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2期

2 孟庆民,李国平;新国际劳动分工研究动态[J];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3 何雄浪,隋鹏飞;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杨小凯,李利明;震荡疗法和渐进主义[J];经济学动态;2001年07期

5 李敬;陈澍;;收入分配、劳动分工多重性及其制度创新[J];改革;2011年10期

6 贾根良;斯密定理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1995年01期

7 张锦鹏;试论宋代手工业分工与商品供给增长的关系[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全球失衡是可以治愈的吗?[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9 ;姚洋: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劳动分工的一个副产品[J];中国改革;2009年12期

10 威尔敦·B·吉布森;地区性合作[J];世界经济;198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东勋;;内陆传统农区的市场化转型与工业化启动机制[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石崧;;苏州市域产业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趋势分析——劳动空间分工的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董全瑞;;诺思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对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启示[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绍辉;;经济全球化:一项侧重于比较优势的分析[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赵红军;;交易效率:一个衡量一国交易成本的新视角——来自中国数据的检验[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林翊;林卿;;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萨米尔·阿明/文 何吉贤/摘译;非洲:生活在边缘[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博士 邓江年;从根本上转方式须破解劳动力“逆淘汰”[N];南方日报;2010年

3 方竹兰;重新确立国有制改革思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理明;中国需要发展比较优势产业[N];发展导报;2002年

5 袁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N];文汇报;2001年

6 邓玉珠;美国经济将从中国投资中获益[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科学护航国家发达的现代化步伐[N];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李琼;“欧洲社会模式”遭遇挑战[N];中国财经报;2005年

9 林钧跃;以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切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N];中国贸易报;2005年

10 道格拉斯·诺斯(美国);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N];国际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郭少新;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3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魏玮;重构渐进转轨中的中国信用制度[D];西北大学;2002年

5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靳明;劳动分工对经济增长促进机制的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向华;社会转型中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汤浒;交通与市场规模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匡;基于虚拟空间接近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杨凯;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朱焕焕;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54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54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