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研究
[Abstract]:The new national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As a way of public governance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national system, the new national system is facing from administrative allocation resources to market allocation resources, from product orientation to commodity orientation. Fro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to the goal and the benefit of the three major changes. Combined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 analysi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ject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the project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mechanism, the bene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he budget and the cost control mechanism,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mechanism, the entry and the exit mechanism, Policy incentiv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yste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科技计划的专项任务组织模式创新和管理改革研究”(2011GX S4K067)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委托项目“国家科技计划重点专项绩效管理试点研究”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星华;李哲;;社会公益性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比较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0年03期
2 杜宝贵;;论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重构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9期
3 钟书华;;论科技举国体制[J];科学学研究;2009年12期
4 郝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型“举国体制”的形成[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3期
5 冯身洪;刘瑞同;;重大科技计划组织管理模式分析及对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1年11期
6 谭宗颖;龚旭;;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与国家科学基金会[J];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01期
7 李哲;;入世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与WTO规则的协调及展望[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丹;许月云;;社会公正视野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黄璐;杨磊;;中超联赛是公共产品?——对《足球联赛产权与公共产品供给》一文中支撑基本观点的决定性理论的质疑[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周明;;再论“举国体制”——举国体制与大体育观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年07期
4 江燕;孔德成;邹锐;;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年11期
5 谭鹏;关欣;;我国重大科技项目与依托单位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4年06期
6 康宁;;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的非公举国体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年27期
7 黄涛;胡雅洵;;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向何处去——一个综述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王勇;;纳米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2期
9 赵燕;黄海峰;;奥运后时代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10 刘意嵩;;尖锐而理性的剖析——评“老梁说刘翔”[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代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审视[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5 明大阳;举国体制下我国高水平田径训练团队管理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6 戴永冠;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丁魁礼;创新集群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洪鹏;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余丙军;单晶硅表面摩擦诱导纳米凸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周志太;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络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兴波;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阳;“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汐敏;甲硝唑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药效学评价[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4 胡光霞;中、美两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伟;2008年奥运会后吉林省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谭继业;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军;我国社会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项佳;基于博弈论视角看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孙晓明;江苏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锦宜;基于人力资本开发的科技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特约记者;;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访谈录[J];百年潮;2006年05期
2 陈强;鲍悦华;;德国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德国研究;2008年02期
3 崔卫杰;;入世十周年中国高新产品贸易的国际地位分析[J];国际贸易;2011年12期
4 邓辉;政府购买专利制度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张星明;冯楚建;;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创新与发展模式探讨[J];科技与法律;2009年02期
6 程如烟;王艳;;美国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的主要特点[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6期
7 余莹;;WTO框架下我国科技产业政策的运用——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案评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7期
8 张赤东;;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美国NII计划组织实施方法及其对我国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04期
9 潘铁;柳卸林;;日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合作开发的启示[J];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10 桂斌旺;陈劲;方琴;;基于模块化管理的R&D项目评价模型[J];科研管理;2004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举国体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年06期
2 赵宗兴;;论我国举国体制问题及发展中的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02期
3 高伟;;北京奥运会后举国体制的发展走向[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年02期
4 ;“举国体制”还要坚持 刘鹏称要与时俱进渐进改革[J];领导决策信息;2008年36期
5 钟书华;;论科技举国体制[J];科学学研究;2009年12期
6 ;我国重提科研举国体制 拟实现16个重大项目突破[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06期
7 本刊编辑部;;我国重提科技创新举国体制[J];创新科技;2010年06期
8 樊春良;;“科技创新举国体制”是什么?[J];民主与科学;2010年04期
9 阳威;;从全运会视角下试论举国体制[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10 杜宝贵;;论转型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重构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仕丰;;“举国体制”的周期性超越发展理论探悉——刍议“举国体制”在当前中国体育中的运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白洁;白逸群;;浅析举国体制下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崔莉;郝勤;;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在体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孙月霞;;举国体制该走向何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5 沈望舒;;文化体育,和谐体育当是强国体育发展的形象与旗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8: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C];2009年
6 刘青;蒋志学;雷红;;试论“举国体制”与我国体育体制和制度的创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尹从刚;;再议举国体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胡永红;;市场经济下坚持举国体制的必要性及要处理好的关系[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石龙;王桂荣;;举国体制:一种文化的解说[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刘燕舞;;制度变迁与举国体制的创新[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家兴;“举国体制”与体育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2 罗俊;举国体制好!英美也要搞?[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赵齐;美国也有“举国体制”?[N];国际商报;2010年
4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早报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警惕科研“举国体制”加剧学术行政化[N];东方早报;2010年
5 汪大昭;众说纷纭举国体制[N];人民日报;2004年
6 刘晓利 鲍明晓;举国体制创新论[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曹 _g;举国体制 时代和人民的需要[N];中国体育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思彤;精简 交流 举国体制[N];中国体育报;2007年
9 美文;举国体制是一种政治实力[N];西安日报;2008年
10 张旭光 曹_g 部国华;举国体制:一要坚持,二要完善[N];中国体育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戴永冠;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李琳瑞;我国运动员权利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3 杨浩然;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导向选择[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磊;中国举国体制的发生、发展与当代论争[D];南京大学;2012年
2 王昒荣;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曹琰;中国乒乓球举国体制与俱乐部体制的效率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新凯;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理论探讨[D];山东体育学院;2011年
6 于兴波;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邓小军;改革和完善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段传虎;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
9 荆烽;“举国体制”的媒介报道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周轶;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75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7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