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增长潜能分析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rapid growth is the usual st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ut in recent years, this rapid growth trend is changing. First of all,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celeration" and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under the new normal. On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medium and high speed growth in the range of potential growth rate, in the new historical stage, we should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not only pursue the rapid heal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at the level of "quality" and "quantity".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pursue more and better "utility" levels so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whole society can share the fruits of growth and the benefits of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growth of medium and high speed growth, implicit growth and inclusive growth.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于明远;;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影响因素与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2 刘世锦;;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和平衡[J];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06期
3 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4 郑予洪;;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简明述评[J];商业经济;2013年03期
5 刘树成;;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3年01期
6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J];新金融;2013年06期
7 黄益平;;走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J];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11期
8 李伟;;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J];新经济导刊;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凤媛;;微电子技术发展与战略措施[J];才智;2012年08期
2 谢悦;;中央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地方政府控制与公司过度投资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3 王明亮;;后危机背景下贵阳市工业结构调整[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4 覃成林;李超;;要素禀赋结构、技术选择与中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5 沈悦;申建文;;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状态空间时变参数模型的实证[J];当代财经;2012年02期
6 汤有丽;;我国工业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基于我国28个省级面板数据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9期
7 耿强;江飞涛;傅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8 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9 伍江;;产品内分工、技术扩散与我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基于Spengler模型的拓展分析[J];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10 方军雄;;企业投资决策趋同:羊群效应抑或“潮涌现象”?[J];财经研究;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占忱;;过剩产能治理有待于继续深化改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军;企业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军;企专多重异质性与出口行为:Melitz模型的拓展与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超;比较优势、适宜性技术进步与中国现代产业发展[D];暨南大学;2012年
6 周敏;央地分权以及相对绩效评估下的区域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韩国高;我国工业产能过剩的测度、预警及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李琳凤;我国粮食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杜鹏;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10 王迪;中国煤炭产能综合评价与调控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中华;控股股东、债务特征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彭深;基于锦标赛模型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会玲;我国商业银行差异化贷款定价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熊思觅;产能利用水平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杜重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朱敏娴;转轨体制下中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欧海军;高增长低就业[D];复旦大学;2012年
8 周雨;体制性产能过剩:内部成本外部化视角下的模型化解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姜璐;政府投资、产能过剩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谢乐乐;浙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成因及对策[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3 刘金全;郑挺国;;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与经济增长走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4 金碚;;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5 张其仔;郭朝先;;中国工业增长的性质:资本驱动或资源驱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6 胡炳志,储诚忠;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述评[J];经济评论;1997年05期
7 刘树成;;新中国经济增长60年曲线的回顾与展望——兼论新一轮经济周期[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8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9 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顾问 黄益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82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8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