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理论的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物流作为现代经济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和区域经济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相关研究证明了现代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区域经济系统而言,区域物流作为该系统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力量,影响着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着区域物流的发展。本文以成都市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之间协调发展为问题的切入点,重点研究成都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在选取表征的指标的科学性,利用相关文献对指标进行了区分,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找到了合理解释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的公共因子。通过选取区域物流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来表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结合成都市2000年至2013年统计年鉴资料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对相应指标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区域物流的相关指标进行筛选。结合指标代表的实际意义筛选出了经济指标、物流指标和公共指标。并将数据不全指标、统计年鉴缺失指标和其它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其次选取了区域经济发展指标和区域物流发展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两个系统的公共因子进行了提取。在此过程中对公共因子进行了修正,各得到了2个公共因子。然后通过经济公共因子对经济的解释和物流公共因子对物流的解释,找到了经济的发展动力因子和物流发展动力因子。并通过公共因子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选取相应指标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关联度进行分析。首先对成都市名义GDP与实际GDP进行了关联分析,然后对成都市地方生产总值(GDP)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行了关联分析,找到关联度的一个排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区域经济指标与区域物流指标相互关联分析。对区域经济系统与区域物流系统进行了耦合协调度分析,用定量的方式来验证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灰色系统理论 耦合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59.27;F1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1章 绪论13-23
- 1.1 问题的提出13-15
- 1.1.1 选题背景13-14
- 1.1.2 选题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9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评述19-20
-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基本框架20-23
- 1.3.1 本文研究基本思路20-21
- 1.3.2 本文研究基本框架21
- 1.3.3 本文的创新点21-23
- 第2章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理论概述23-36
- 2.1 区域的概念23-24
- 2.2 区域物流相关介绍24-26
- 2.2.1 区域物流概念24-25
- 2.2.2 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区别25
- 2.2.3 区域物流的发展系统25
- 2.2.4 区域物流发展意义25-26
- 2.3 区域物流特点26-27
- 2.3.1 区域物流主体多元化26
- 2.3.2 区域物流边界多变性26-27
- 2.3.3 区域物流组织复杂性27
- 2.4 区域经济相关理论27-29
- 2.4.1 区域经济概念27-28
- 2.4.2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28-29
- 2.4.3 区域产业集群理论29
- 2.5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29-32
- 2.5.1 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相互统一关系30
- 2.5.2 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中发挥双重功能30-31
- 2.5.3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31
- 2.5.4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投入产出效应31-32
- 2.6 灰色系统理论32-36
- 2.6.1 灰色系统理论介绍32
- 2.6.2 点关联度模型32-34
- 2.6.3 灰色关联度的实际应用34-35
- 2.6.4 灰色系统在成都市两大系统中的应用35-36
- 第3章 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介绍36-43
- 3.1 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36-38
- 3.1.1 四川省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影响36
- 3.1.2 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对自身的影响36-37
- 3.1.3 成渝经济区对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影响37-38
- 3.2 成都市区域物流发展分析38-41
- 3.2.1 成都市物流园区发展状况38-40
- 3.2.2 成都市物流中心发展状况40-41
- 3.3 成都市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关联度概况41-43
- 3.3.1 成都市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待加强41
- 3.3.2 成都市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支撑作用强41-42
- 3.3.3 成都市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有强劲动力42-43
- 第4章 成都市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综合评价43-80
- 4.1 因子分析法在两系统中评价的优点43-45
- 4.2 基于因子分析的指标的选取45-54
- 4.2.1 本文指标体系的构建45-48
- 4.2.2 成都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选取48-49
- 4.2.3 成都市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指标选取49-50
- 4.2.4 指标关联分析及指标的剔除50-52
- 4.2.5 成都市区域经济指标处理52-53
- 4.2.6 成都市区域物流指标处理53-54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54-69
- 4.3.1 经济因子的提取与解释54-58
- 4.3.2 经济指标的公共因子修正58-62
- 4.3.3 物流因子的提取与解释62-66
- 4.3.4 物流指标的公共因子修正66-69
- 4.4 经济与物流公共因子的解释69-72
- 4.4.1 经济指标的公共因子1对经济的解释69-70
- 4.4.2 经济指标的公共因子2对经济的解释70-71
- 4.4.3 物流指标的公共因子1对物流的解释71-72
- 4.4.4 物流指标的公共因子2对物流的解释72
- 4.5 因子分析法对每年经济与物流系统综合评价72-76
- 4.5.1 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72-73
- 4.5.2 因子分析法对区域物流系统综合评价73-75
- 4.5.3 因子分析法对两大系统的协调度分析75-76
- 4.6 熵权法对每年经济与物流系统综合评价76-80
- 4.6.1 熵权法对区域经济、物流系统综合评价76-77
- 4.6.2 两大方法进行对比分析77-80
- 第5章 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关联度与协调分析80-94
- 5.1 模型指标的选取80-83
- 5.1.1 区域经济指标的选取80-82
- 5.1.2 区域物流指标的选取82-83
- 5.1.3 成都市两大系统中的模型构建83
- 5.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联度分析83-88
- 5.2.1 成都市名义GDP与实际GDP关联度分析83-85
- 5.2.2 成都市各产业关联度分析85-86
- 5.2.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互动指标选取86
- 5.2.4 区域经济与物流指标关联度分析86-87
- 5.2.5 区域物流与经济指标关联度分析87-88
- 5.3 区域经济、物流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88-94
- 5.3.1 区域经济、物流系统耦合评价模型构建88-89
- 5.3.2 区域经济、物流系统耦合评价指标选取89-90
- 5.3.3 成都区域经济、物流系统耦合协调分析90-91
- 5.3.4 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分析91-94
- 结论94-96
- 致谢96-97
- 参考文献97-1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志梁;张雷;程晓凌;;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董艳梅;朱传耿;;我国区域物流研究的现况与设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3 朱强,桂寿平,桂程飞,吕英俊,陆丽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建模方法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3年04期
4 何萍;张光明;;江苏省区域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26期
5 李琳;张振飞;刘泊;;基于博弈论思想的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方法[J];物流科技;2006年01期
6 许婷;韩宝明;;多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方案的模糊聚类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年05期
7 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06年04期
8 李莉;汤银英;;因子分析法在乌鲁木齐城市物流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肖新平,肖伟;灰色最优聚类理论模型及其应用[J];运筹与管理;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泰;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灰色理论的成都市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