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16:01

  本文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主流趋势。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发布,成渝经济区在区域合作中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但是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各地方政府都热衷于对地方利益的争夺,导致了一系列利益矛盾和冲突问题的产生,从而削弱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效应,延缓了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要实现地方政府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合作,进而不断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协调好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构建出有利于协调和平衡地方政府间利益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解决好利益冲突和矛盾问题,将是提高合作效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保证,也将为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理论基础——现状解读——博弈分析——机制建构等几个方面,围绕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问题完成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基础,包括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等。第二部分从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分析其发展现状,厘清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梳理地方政府间利益矛盾和冲突的表现,并剖析其成因。接下来第三部分利用博弈论工具对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进行博弈分析,揭示协调地方政府间利益的重要意义以及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在遵循一等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和构建出以利益冲突为中心的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着力保障成渝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和区域长效合作的顺利开展。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当前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矛盾,这些利益冲突问题具有其内在的成因。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是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利益协调机制必须按照一定原则和思路进行系统构建。
【关键词】:区域经济合作 地方政府利益 利益协调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D63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1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11
  • 1.3 文献综述11-15
  • 1.3.1 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2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4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15-17
  • 1.4.1 研究内容和结构15
  •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5-17
  • 1.4.3 研究方法17
  • 1.5 本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17-19
  • 1.5.1 本文的重难点17
  • 1.5.2 本文的创新点17-19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9-24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21
  • 2.1.1 利益19
  • 2.1.2 地方政府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19-20
  • 2.1.3 利益协调机制20-21
  • 2.2 相关理论基础21-24
  • 2.2.1 博弈论21-22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22
  • 2.2.3 相互依赖理论22-24
  • 3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冲突表现及成因24-34
  • 3.1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概述24-27
  • 3.1.1 成渝经济区概况24-25
  • 3.1.2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25-26
  • 3.1.3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6-27
  • 3.2 地方政府间利益冲突问题的表现27-31
  • 3.2.1 恶性竞争损害竞争双方利益27-28
  • 3.2.2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区域长远利益28
  • 3.2.3 重复建设损害各地方政府利益28-29
  • 3.2.4 产业结构趋同降低区域整体经济效益29-31
  • 3.2.5 跨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损害区域整体利益31
  • 3.3 地方政府间利益冲突问题的成因分析31-34
  • 3.3.1 行政区划的束缚和行政权力的滥用31
  • 3.3.2 区域经济合作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31-32
  • 3.3.3 区域规划落实较差,统一市场尚未形成32
  • 3.3.4 利益协调缺乏组织和机制保障32-33
  • 3.3.5 非政府组织参与利益协调的缺失33-34
  • 4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博弈分析34-39
  • 4.1 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利益博弈34-35
  • 4.2 地方政府间合作利益博弈35-39
  • 5 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构建39-46
  • 5.1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原则39-40
  • 5.2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的设计思路40-41
  • 5.3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评估机制41-42
  • 5.3.1 利益相关者分析41
  • 5.3.2 利益受损与利益增进评估41
  • 5.3.3 利益协调可行性评估41-42
  • 5.4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决策机制42-43
  • 5.4.1 明确利益协调的目标42
  • 5.4.2 明确利益协调的对象和标准42
  • 5.4.3 确定利益协调的方式42-43
  • 5.5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实施机制43-44
  • 5.5.1 政府主导与市场促进相结合43
  • 5.5.2 明确政府职责与分工43
  • 5.5.3 重视信息共享与公众参与43-44
  • 5.6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的保障机制44-45
  • 5.6.1 成立区域利益协调机构44
  • 5.6.2 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约束44-45
  • 5.6.3 加强动态管理与政绩考核45
  • 5.7 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的程序链接45-46
  • 6 结论和展望46-48
  • 6.1 主要结论46-47
  • 6.2 研究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1
  • 附录51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1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渝经济区跃然而出[J];西部论丛;2006年01期

2 王忻怡;;有关“十一五”期间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问题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6年16期

3 黄冬;王渡生;;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成渝经济区”力创中国第四增长极[J];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14期

4 王钰兰;宋殿清;;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年35期

5 王钰兰;魏景赋;;基于空间交互理论的成渝经济区范围界定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12期

6 刘道明;;“成渝经济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7 陈婷婷;;成渝经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05期

8 陈怡;;增强成渝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9期

9 章继刚;;打造成渝总部经济带推进成渝经济区快速发展[J];四川省情;2008年09期

10 王亚清;;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实证研究[J];知识经济;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鹰;王亚清;;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理论及其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秀姣;蒋扬敬;;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谭兴中;;治理视角下的区域合作探讨——以成渝经济区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伍艺;;成渝经济区统筹城乡“两化”互动政策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丕初;杜森;邓清和;;试论成渝经济区北部铸造基地的规划与建设[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刘晓锋;李丽;郝瑞;;遂宁融入成渝经济区的路径选择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付实;;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第五极——成渝经济区的优劣势和定位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8 张益伟;;城乡统筹视角下的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路径选择[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崇举;;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协同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世庆;齐天乐;;嘉陵江流域:成渝经济区北部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带和增长极[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维;“北京来客”重庆支招 成渝经济区百名官员“洗脑”[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2 杜成;四川重庆共商成渝经济区发展大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3 王鑫;成渝经济区如何规划?[N];国际商报;2007年

4 记者 杨蕾 实习生 陈丽媛;省政协经济委组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 共商成渝经济区建设[N];四川政协报;2009年

5 李秀中;谋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盼整体“综改试验”[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6 记者 郭晓静;成渝经济区规划明年初出台[N];重庆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红缨;成渝经济区渐行渐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记者 吴婷 李雁争 编辑 刘玉凤;成渝经济区 规划即将编制完成[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韩冬;十届省政协助推成渝经济区建设大事回顾[N];四川政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奎;南充融入成渝经济区城际高铁规划[N];南充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宇;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严红;区域创新网络理论与成渝经济区创新网络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泓江;成渝经济区发展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尤朝忠;成渝经济区城市等级重构与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黎磊;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建露;成渝经济区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5 黎星池;城镇化对成渝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高碧凤;成渝经济区FDI空间集聚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游鹏;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钟敦慧;成渝经济区产业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彭鹏;成渝经济区产业关联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潘久艳;构建“成渝经济区”的理论与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成渝经济区合作发展中地方政府间利益协调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