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2:07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前,中国高铁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优势,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既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也是国际大通道,而高铁“走出去”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依托。可政府无力负担高铁“走出去”的巨额资金需求,改进高铁融资模式是推动我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加速实施的重要助力,也是提升我国高铁“走出去”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BOT模式本是国外己经发展成熟了的模式,在弥补资金投入的缺口、提高融资效率、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其他融资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尚未被应用到我国的高铁建设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铁的发展现状,并在其基础上分析出我国高铁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根据我国高铁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高铁“走出去”采用BOT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劣势,指出我国高铁“走出去”采用BOT模式是必要的,且其优势大于劣势,因此是必要且可行的。再次,对我国高铁“走出去”BOT项目的风险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然后,通过对泛亚高铁沿途国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确定风险指标结构并构建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根据泛亚高铁综合评价结果,指出对于综合风险较大的国家,应逐级找出对其影响显著的主风险因素和子风险因素,并在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选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规避相应的风险。最后,基于我国高铁“走出去”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风险及运用BOT模式存在的劣势,分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两点: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铁国内建设的融资模式研究,对于BOT模式应用的研究也局限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无关于高铁出口BOT融资模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所以,本文从高铁“走出去”角度研究BOT模式具有一定的开创性。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在构建泛亚高铁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过程中,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风险因素结构,然后基于风险因素结构,运用风险模糊评价法进行风险模糊评价。这种将层次分析法和风险模糊评价法结合起来构建风险模糊评价体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关键词】:高铁“走出去” BOT融资模式 泛亚高铁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32;F1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12-14
  • 一、研究内容12
  • 二、逻辑框架12-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14-15
  • 一、研究创新点14
  • 二、研究不足14-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5-26
  •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15-19
  • 一、高速铁路的概念及发展原因15
  • 二、BOT模式的概念、特性及应用情况15-19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19-23
  • 一、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原因及对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19-20
  • 二、高速铁路建设风险的相关研究20-21
  • 三、高速铁路投融资的相关研究21-22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22-23
  • 第三节 BOT模式建设铁路的理论基础23-26
  • 一、公共物品理论23-24
  • 二、基础设施民营化理论24
  • 三、项目区分理论24-26
  • 第三章 我国高铁“走出去”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6-33
  • 第一节 我国高铁“走出去”的现状26-29
  • 一、我国高铁的基本情况26-27
  • 二、我国高铁“走出去”的成功与失败项目27-29
  • 第二节 我国高铁“走出去”存在的主要问题29-33
  • 一、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29-31
  • 二、出口对象国存在的问题31-33
  • 第四章 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优劣势与风险分析33-40
  • 第一节 我国高铁“走出去”采用BOT模式的必要性分析33-34
  • 一、符合当下我国高铁“走出去”的现实需要33
  • 二、加速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建设进程33
  • 三、使高铁的公益性和盈利性更好的结合33-34
  • 第二节 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优劣势分析34-36
  • 一、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优势34-35
  • 二、我国高铁“走出去”BOT模式的劣势35
  • 三、优劣势比较分析35-36
  • 第三节 我国高铁“走出去”BOT项目的风险分析36-40
  • 一、我国高铁“走出去”BOT项目的风险分类36-38
  • 二、我国高铁“走出去”BOT项目的风险规避措施38-40
  • 第五章 我国高铁“走出去”BOT项目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及其应用40-52
  • 第一节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介绍40-41
  • 一、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概念40
  • 二、风险评价方法40-41
  • 第二节 泛亚高铁沿途国家BOT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41-48
  • 一、老挝的风险因素分析42-43
  • 二、缅甸的风险因素分析43
  • 三、越南的风险因素分析43-44
  • 四、柬埔寨的风险因素分析44-45
  • 五、泰国的风险因素分析45-46
  • 六、马来西亚的风险因素分析46-47
  • 七、新加坡的风险因素分析47-48
  • 第三节 泛亚高铁BOT项目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48-52
  • 一、选取评价指标48
  • 二、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及确定各层指标权重48-49
  • 三、单因素模糊评价49-50
  • 四、模糊综合评价50-5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2-54
  • 第一节 研究结论52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2-54
  • 参考文献54-58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逡逑58-59
  • 致谢逡逑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强;彭芳;;公路BOT模式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外公路;2008年02期

2 高玉林;;BOT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08期

3 姜伯敏;;我国高校运用BOT模式融资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范晓峰;;高速公路BOT模式在我国应用的现实障碍[J];交通标准化;2012年02期

5 杨小岩;赵明贵;;BOT模式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1期

6 谭克虎;梁晓红;;台湾高铁BOT模式的实践及启示[J];亚太经济;2013年05期

7 曾刚;;基于BOT模式的首都新机场融资模式探究[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52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a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