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分析的济南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3:02
本文关键词:基于情景分析的济南市低碳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到2030年,城市将消耗全球总能源的3/4,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浓度上升,而工业化、城镇化是CO2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动因,济南市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目前又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势必会导致大量的C02排放到大气中,近期,碳排放权的提出会增加低碳的相关成本而制约济南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本文对济南市未来中长期的碳排放、能源消费情况进行研究,探索济南市的低碳、减排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为其他城市的低碳发展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利用建立在LEAP(Long Range Energy Alternatives Planning System)平台基础上的GREAT(Green Resources and Energy Analysis Tool)工具构建济南市低碳发展的三种情景:基准情景、控制情景和高效情景,研究发现工业是济南市碳排放最多的能源需求部门;煤炭是碳排放的主要能源来源。研究显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强度,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降低碳的排放;在基准情境下济南市2014-2015年的能源消耗增量为138万吨,控制情境消耗增量为118万吨,高效情境消耗增量为90万吨,如果政府任济南市经济粗放式增长,则2014-2015年的能源消耗增量127.5万吨的目标无法实现,在控制情景、高效情境下可实现,且高效情境下超额完成任务,到2050年高效情景的碳排放总量比基准情景同期减少约50%。结合情景分析的结果及济南市现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利用政策选择工具BEST Cities (Benchmarking and Energy Saving Tool for Low Carbon Cities)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角度提出济南市能源供应低碳、能源消费低碳、排放低碳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情景分析 低碳发展 LEAP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导论10-24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目的10-11
- 1.1.3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2-15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5-18
- 1.2.3 综合评价18-19
- 1.3 研究方法19-20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20-23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研究框架21-23
- 1.5 创新点23-24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24-28
- 2.1 相关概念24-25
- 2.1.1 低碳发展24
- 2.1.2 低碳城市24-25
- 2.1.3 情景分析25
- 2.2 基础理论25-27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25-26
- 2.2.2 脱钩理论26
- 2.2.3 外部性理论26-27
-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济南市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现状28-39
- 3.1 济南市概况28-33
- 3.1.1 地理、人口28-30
- 3.1.2 经济现状30-33
- 3.2 能源消费现状33-37
- 3.2.1 能源消费量33-36
- 3.2.2 能源消费结构36-37
- 3.3 碳排放现状37-38
- 3.3.1 碳核算范围38
- 3.3.2 碳排放研究范围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济南市低碳发展情景分析模型构建39-57
- 4.1 低碳发展情景分析工具39-40
- 4.1.1 LEAP软件39
- 4.1.2 GREAT工具39-40
- 4.1.3 BEST Cities低碳发展政策选择工具40
- 4.2 济南市低碳发展情景模型的构建40-46
- 4.2.1 影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40-42
- 4.2.2 模型碳排放核算框架42-43
- 4.2.3 济南市低碳发展情景模型设计43-46
- 4.3 低碳发展情景结果分析46-56
- 4.3.1 碳排放总量分析46-48
- 4.3.2 碳排放的能源结构分析48-50
- 4.3.3 能源消费部门碳直接排放的结构分析50-52
- 4.3.4 能源消费部门碳间接排放的结构分析52-54
- 4.3.5 能源消费部门碳排放总量的结构分析54-56
-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济南市低碳发展路径57-65
- 5.1 能源供应低碳57-60
- 5.1.1 抑制高排放能源的利用57-59
- 5.1.2 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59-60
- 5.2 能源消费低碳60-63
- 5.2.1 优化产业结构61
- 5.2.2 重点能耗部门节能减排61-63
- 5.3 排放低碳63-64
- 5.3.1 技术升级63-64
- 5.3.2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64
-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附录A71-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3-74
- 致谢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诸大建;陈飞;;上海发展低碳城市的内涵、目标及对策[J];城市观察;2010年02期
2 高菠阳;刘卫东;;道路交通节能减排途径与潜力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4期
3 龚惠萍;刘晨明;成艾华;;我国工业低碳发展的路径探析——以武汉市为例[J];理论月刊;2013年08期
4 曹斌;林剑艺;崔胜辉;唐立娜;;基于LEAP的厦门市节能与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情景分析[J];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5 王t熺
本文编号:252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