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脱钩分析的云南省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研究(英文)

发布时间:2019-08-24 11:39
【摘要】: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关联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3年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时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主要经历强脱钩、弱脱钩以及扩张负脱钩,总体上处于强脱钩,时序上呈现反向"N"型变化;(2)滇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率均大于零,但变化幅度不大,而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率2007~2008年间为负值,其余年份均为正值,并从2007年呈逐渐扩大趋势,剪刀差经历倒"V"型变化后逐渐增长;(3)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居多,且均在T5或T6时期达到最高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decoupling theory and method, the index system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decoupling degree and time series chan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central Yunnan in 2006 / 2013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entral Yunnan mainly experience strong decoupling, weak decoupling and expansion negative decoupling, which are in strong decoupling on the whole and show reverse "N" change in time series; (2) the change r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central Yunnan is more than zero, but the change range is not large, but the change ra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s negative in 2007 / 2008, and it is positive in the other years, and it tends to expand gradually from 2007, and the scissors difference increases gradually after the change of inverted "V" type; (3) the degree of decoupling betwe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each city fluctuated in time, and the strong decoupling state was the most, and all of them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in the period of T5 or T6.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Supported by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Yunnan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5J088)~~
【分类号】:F127;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明霞;罗国云;;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3期

2 蒋辉;罗国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5期

3 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J];资源与产业;2012年06期

4 邱红;;浅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及展望[J];时代金融;2013年12期

5 王超;龚新蜀;许文倩;;新疆各地、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9年01期

6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掠影[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8期

7 张少农;;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8期

8 冀振松;王金金;田玉辉;;基于系统论思想的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9 钟维琼;;资源环境承载力应用领域综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09期

10 蒋辉;罗国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内涵、特点与功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东太;;辽宁省“十一五”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报告[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张娥;谢永刚;;汶川县灾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邬彬;;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4 谢元博;;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阜新为例[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元春;我市启动资源环境承载力课题调研[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记者 李舒瑜;我市部分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N];深圳特区报;2009年

3 记者 秦志勇;深圳市政协资源环境承载力调研启动[N];人民政协报;2009年

4 记者 潘春芳;研究报告称震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郭聪;京津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季杰;委员热议资源环境承载力[N];深圳商报;2009年

7 章轲;成都圆桌:高度重视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向鹏 翁惠娟;转型应避免资源环境“超载”[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记者 李舒瑜;从“用了再算”到“算了再用”[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樊笑英;先知承载力 方能可持续[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建芬;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2 贾立斌;贵州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宣宣;西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丛琳;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韩博;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陈万象;后重建时期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程雨光;江西省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启示[D];南昌大学;2007年

8 曾浩;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汪耘西;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吴良兴;大型煤矿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28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28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