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式增长”的减速与转型

发布时间:2019-10-17 20:58
【摘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是否已经结束,这是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经济增长理论和高速增长经济体减速的国际经验能够为我们认识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基于PWT8.0数据的核算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投入增长率的下降使得中国在未来10年内难以实现8%以上的增长;参照日本和韩国经济减速的经验,在未来5年之内,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下降到6%左右。在当前背景下,如果强行维持高速增长反而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中国应该主动适应中速增长时代,并从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转向更加关注增长的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研究”(项目号:10BJY09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财政政策、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地方财政平衡研究”(项目号:12YJA7902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研究”(项目号:10JZD0025)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加快推进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项目号:13EDY0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理查德·伊斯特林;丁云;么莹莹;;中国的主观幸福感研究(1990—2010)[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07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贺大兴;姚洋;;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4 李实;罗楚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变动与长期趋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4期

5 胡鞍钢;;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J];全球化;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张志明;;安徽农村内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4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郑崧;;结构调整与非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10 蓝虹;胡树刚;;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涛;魏建;;中国社会转轨中的制度变迁:中央政府的泛利性调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雷雨若;;人本理念在我国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8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史锦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朱平;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地区差异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锦忠;;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姚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3 姚洋;;中性政府:对转型期中国经济成功的一个解释[J];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4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5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6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8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9 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经济研究;1991年04期

10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建民;加速科技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6年06期

2 陈德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4期

3 黄湘宁;;关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J];能源研究与利用;1997年02期

4 张绍华;当前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研究的对策与措施[J];中国包装;1999年06期

5 魏龙,张云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1年11期

6 毕军贤;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郑爱文,段西宁;就业·经济增长·人的全面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6期

8 赵义;“十一五”,转型政府怎样出牌? 一份规划,一份承诺[J];南风窗;2005年20期

9 何念如;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兼论宏观调控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5年11期

10 彭中文,李勇辉;城镇住宅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J];消费经济;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忠文;;经济增长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浅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2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4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6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张魁兴;保增长不能饮鸩止渴[N];证券时报;2009年

8 晓蕾;保增长的关键是保内需和就业[N];中国信息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方方;失衡现象应逐步改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记者 林馥盛;经济增长和节约能源实现双赢[N];汕头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阎丽芬;次贷危机爆发后出口贸易减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0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50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