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云廷;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9期
2 李丽萍,彭实铖;试论城市经营的本质[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3 胡鞍钢;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J];决策与信息;2004年12期
4 李巧,朱忠旗;我国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2期
5 陆铭,陈钊,严冀;收益递增、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分割[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6 陶一桃;三大都市经济圈制度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求是学刊;2005年01期
7 孙久文;;我国区域经济问题研究的未来趋势[J];中国软科学;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翠红;朱上林;;合肥市滨湖新区的规划与开发建设[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2 章琴;刘志迎;;基于产业链的自主创新系统分析[J];安徽科技;2011年09期
3 余明江;产业集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余治国;笪秉宏;;从产业集群非线性特征看政府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武洪玲;;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于欣波;冯贵申;;鞍山SWOT分析及城市发展战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姜海银,邓光庆;发展区域性竞技体育对加快城市发展之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8 李光谱;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郭远凯;李传裕;;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10 娄晶,赵黎明,付春满;城市经营“区域协作”模式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林;;构建服务型的中国城市治理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琼;由宗兴;殷健;;金融产业空间布局需求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尹若冰;;居住空间隔离视角下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设施使用调查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提篮桥街道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奚隽;;在科技兴安视野下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志红;;论大型城市在政府间关系中的政治平衡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6 卢昌崇;李宏林;郑文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解析与重构——以辽宁为例[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志良;李立新;;海陆区域统筹下的“新东部”构想[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刘鹏;;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广西农业国际化进程[A];广西农村经营机制创新与国际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熊鸿斌;李如忠;;关于城市加速推进工业化的环境保护对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10 雷军;;基于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探索及思考[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金懋;运输的生产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文;甘肃河西地区区域发展路径探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宫田辉;基于产业耦合的港城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松;LSGC房地产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孟繁彬;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宗威;法国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2 刘传江;中国自下而上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潜力与创新[J];城市问题;1998年03期
3 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4 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年04期
5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6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严冀,陆铭;分权与区域经济发展:面向一个最优分权程度的理论[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3期
8 郑毓盛,李崇高;中国地方分割的效率损失[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9 辜胜阻,李正友;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制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春江;高晶;;区域合作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兆安;;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现实、目标、趋势[J];上海企业;2007年07期
3 吴立广;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J];世界经济;1994年01期
4 杨云母;论中国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的正确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03期
5 封小云;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展望[J];经济前沿;1997年07期
6 孙烨,高元文;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港自由贸易区[J];南方经济;2002年12期
7 晓牧;区域经济合作“东南飞”[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5年13期
8 王永青;;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选择[J];中国市场;2005年35期
9 花文苍;;自由贸易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
10 徐奇渊;刘力臻;;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文献综述[J];开发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Ulrich Volz;;全球失衡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失衡及其治理机制”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邓峰;;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劳务合作中的劳动维权路径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3 洪泓;;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保障与外来人员劳务合法权益法律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刘新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几个概念与原则[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文魁;;世界城市的地缘基础——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易凌;林建原;;如何突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性障碍——基于长三角区域法规政策差异冲突的调查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滕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平海;;关于关天经济区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以泛蔡家坡地区一体化发展为例[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林翊;林卿;;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贺清;宋丽霞;马建兵;;浅议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抓好整改落实 确保取得实效[N];闽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推开机会之窗[N];丹东日报;2010年
3 记者 安静;钟山区携手水城县 共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计[N];六盘水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川梅;东亚长期增长需推进结构改革[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记者 周悦 王建峰 通讯员 范达;吴文化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宁滁之谊[N];南京日报;2010年
7 孟华 邓卫华;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行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8 本报首席记者 乔雪峰;七年后,呼包鄂的位置在哪里?[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9 耿天龙;“五路并进”助推科学发展[N];黑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罗勉;粤东: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共进”[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宇;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2 吴航;经济全球化中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林丽华;独联体演进态势的交易成本视角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6 何谦;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日韩经贸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王微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模式选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刘小辉;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程艳;中国区域经济整合:泛一体化视野的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实;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园区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刘春梅;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下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张浩;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省级政府间关系协调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婧;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包珍贞;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合作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范波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及演进路径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唐微;京津冀地区知识溢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新瑜;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背景下重庆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8年
9 屈小艳;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徐丽;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5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