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研究评述——兼对“东亚增长模式”的思考及启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海;王振东;;东北装备制造业创新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1期
2 郭玉清;姜磊;;资本积累与研发创新动态融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王林辉;董直庆;;资本体现式和中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文礼朋;郭熙保;;借用技术与资本积累型经济增长——兼论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异同[J];当代财经;2010年08期
5 汪荔;;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6 陈享光;赵英杰;;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7 王箐;魏建;;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企业扩张行为[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8 范丽霞;李谷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进展[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9 罗显扬;张正秋;;贵州茶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课题组;金碚;张其仔;原磊;;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展望[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杰;戴群;李战杰;高阳光;施洁;金传;;深圳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2 蒋伏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内涵的讨论与路径的选择——以两个三角洲为例的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3 王林辉;宋冬林;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个文献综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张莉;李捷瑜;徐现祥;;经济全球化、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要素分配份额[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曾菊英;许冰;;制度变迁及其模型选择[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6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7 张杰;李克;刘志彪;;市场化转型与企业生产效率——中国的经验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8 王亚华;吴凡;王争;;交通行业生产率变动的Bootstrap—Malmquist指数分析(1980-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9 陈诗一;;中国工业分行业统计数据估算:1980-2008[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10 周士新;;东亚地区经济治理的规范竞合[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明伟;我国交通运输业要素投入和生产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马汴京;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8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9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鑫;浙江省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和优化[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李军;信息技术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周锦程;1998-2005中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董许亮;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6 陈维涛;东亚生产分工模式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刘树枫;我国房地产市场特征、结构、行为及绩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宏兵;异质性企业国际转移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D];兰州商学院;2011年
9 王力;新阶段下政府行为选择的分析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魏书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由东亚增长模式的争论谈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突破口[J];人民论坛;2011年04期
2 仪明金;郭得力;王铁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1年03期
3 江时学;;真的有“中等收入陷阱”吗[J];世界知识;2011年07期
4 刘波;;论中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5 王仕军;李向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评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3期
6 刘波;;我国如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J];广东经济;2011年03期
7 ;警惕步入中等收入陷阱[J];财政监督;2011年04期
8 孙赫;;“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外贸影响及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4期
9 刘波;;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探讨[J];西部财会;2011年04期
10 魏之川;;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天津经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四大有利条件[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第四十四期 如何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宗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与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庄巨忠;;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A];2012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1期)[C];2012年
9 卢现祥;罗小芳;;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0 左连村;林正静;;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张晓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2 李友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 采访 李金金;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3 记者 韩洁 徐蕊;避“中等收入陷阱”,须主动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5 中央党校教授 陈江生;中国发展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肖国忠;多方着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7 叶晓楠;中国如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8 记者 胡萍;中国会否步入中等收入陷阱?[N];金融时报;2011年
9 匡贤明 梅东海;中国将在挑战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经济参考报;2011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匡贤明;“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改革陷阱”[N];南方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2 柳勇;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南开大学;2012年
3 李玲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D];暨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瑜;中国经济雁阵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李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张菁;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卢曾;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7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7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