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响应评估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29 18:14
【摘要】:文章构建了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响应评估体系,考察了多个变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影响,得出了技术进步是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等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超,谭伟;经济增长的源泉: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2 余泳泽;;FDI技术外溢是否存在“门槛条件”——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门限回归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3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2期

4 宋家乐;李秀敏;;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少波;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锋;高艳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2 查奇芬;王亚娜;;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3 陈灵;徐云松;;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4 谷小菁;刘杰;;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经济效应(1952—2008)[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任建军;柯善咨;;信贷配给与区域经济发展[J];金融论坛;2011年07期

6 贺小海;刘修岩;;我国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分期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李杰;步国荣;李坚;;海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2年05期

8 李启华;陆倩倩;;基于和谐视角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陈伟国;张红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1952-2007年中国数据的再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10 陈朝旭;耿玉新;薛雷;;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蕾;谭东明;王静;;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A];黑龙江省农业工程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桂良;区域金融发展收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暨南大学;2011年

2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冷洪川;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南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武磊;融资约束对中国企业实质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华强;我国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9 张燕;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曾光;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婧;我国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彭瑛琪;江西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磊;吉林省金融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芬;金融业集聚及其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晓莹;东北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傅丹丹;金融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博;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1年

8 安媛媛;甘肃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红娟;我国公共文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李银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志盈;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J];北京统计;2004年06期

2 傅德印;论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与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1期

3 屈耀辉,曾五一;农产量抽样调查中计量误差来源分析及其事后甄别[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4 黄静;;技术特征不同行业中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考察——基于非参数分析方法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5 许宪春;正确理解和使用GDP[J];党建研究;2004年02期

6 成邦文,石林芬,杨宏进;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与异常点识别的模型与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3期

7 赵志君;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8 刘浩澜;杨立勋;;基于ARMA的中国资金流量核算数据的质量判断——以资本形成总额为例[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周潮;;基于SARIMA模型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质量评估[J];甘肃金融;2008年07期

10 许涤龙;叶少波;;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及其提高对策研究[J];湖湘论坛;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峰;;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赵丹;;区域经济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兰白都市经济圈之白银市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何瑞娜;;初探高铁经济[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4 郑旭东;;对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探索[J];科技风;2008年20期

5 李云刚;雷清;郭瑾;;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经济师;2009年02期

6 王守红;张家宏;马谈斌;;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赵斌;;关于绿色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8 贺思源;郭继;;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J];特区经济;2006年11期

9 彭建娟;王英娟;;浅析培养科技能力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必要性[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郑鹏;辛捷;廖荣;;关于环境伦理对经济地理的重要性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灵敏;曾金年;;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浙江省“生态围垦及其实施的工程技术”专辑[C];2006年

2 贺思源;;区域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3 蔡中华;刘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自然资本投资模型[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翠玲;蔡国友;李培进;张传本;吴曙霞;;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生物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吴国玺;;大力发展小城市经济 全面提高小康水平[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付承伟;潘峰华;;我国交通网络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1995—2005)[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张玲;张晓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启示[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马生全;冯静;高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各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静态评判模型[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廖才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固本强基工程[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郭田勇 陈佳;以金融为杠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本报驻住交会特派记者 朱以师;转型时代城市图谋未来[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3 记者 庞东梅;保增长的同时警惕“黄牌”项目死灰复燃[N];金融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高慧斌;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助力[N];辽宁日报;2006年

5 王冰凝;区域经济扶持将差异化对待[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王桂霞;名牌:区域经济振兴的翅膀[N];吉林日报;2007年

7 王一;可持续发展是核心[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矿 陈巍巍;既要踩稳油门 更要警惕刹车[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丹阳市市长助理 科技局局长 张鸿宾;建设创新型城市 支持可持续发展[N];江苏经济报;2010年

10 禾乃;依托区域经济 坚持可持续发展[N];嘉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刚;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丁纪岗;区域视野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李建春;FDI和出口贸易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影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周兵;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李宝林;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之化石能源约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大虎;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8 吕玉广;资源产业制度变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段文平;中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兆义;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工业化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芳;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高峰;资源型城市(大庆)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3 刘萍;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汪时辉;河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5 笪凤媛;FDI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罗霄波;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李娜;基于Panel-data的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修岩;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河南大学;2005年

9 杨挺;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集群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优剑;区域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7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67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8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